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eam-Based Learning,TBL)在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TBL教学模式对护生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探讨TBL应用于本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为提高护生应对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将临床护理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应用实验性研究设计。采用方便抽样,选择辽宁省某医科大学2011级本科护理学生66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学生;(2)尚未参加大三下学期临床内科及儿科见习,且参加临床实习的学生。排除标准:(1)见习/实习中途退出者;(2)未参加测试或问卷调查者;(3)未经允许中途变更组别者。以自然班级为单位,查随机数字表,将1班学生34人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实践教学方法;2班学生32人作为实验组,在实践教学中给予T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见习末、实习末考核成绩的差异及研究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1.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TBL教学模式评价较好,96.9%学生肯定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2.基线资料。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年龄、前期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干预效果比较(1)考核成绩见习结束两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学生在TBL见习科目的总成绩及分析类型题目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内科护理学总成绩比较的P=0.000,差值的95%C.I为-3.929~-10.409,内科护理学分析型题目得分比较P=0.014,差值95%C.I为-2.874~-6.560;儿科护理学总成绩比较P=0.040,差值95%C.I为-0.024~-9.281;儿科护理学分析型题目得分比较P=0.022,差值95%C.I为-0.461~-0.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习末理论成绩比较,两组总成绩虽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在进行TBL教学查房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课程中考核成绩较对照组高,尤其分析型题目得分差别显著(内科护理学成绩比较P=0.002,差值95%C.I为-0.651~-2.692;外科护理学P=0.046,差值95%C.I为-0.024~-2.445)。(2)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实习结束后,两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均有提高(P<0.05),组间虽然总分差异不显著,但在维度“开放思想”和“分析能力”两方面,实验组得分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P<0.05,95%C.I分别为-0.396~-5.888和-0.326~-5.381)。(3)问题解决能力比较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简化版C-SPSI问卷得分比较,实验组问卷总分高于对照组,在“回避风格”及“冲动/疏忽风格”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95%C.I分别为0.261~4.122,0.326~3.614)。4.在实践教学中运用TBL教学,应注意:(1)改变师生传统观念,增进对TBL教学的认识;(2)加大教学投入,课前做好准备;(3)合理安排时间,并控制课堂节奏,适当增加休息等;(4)加强交流与合作,注重团队综合能力的提高。研究结论:TBL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临床实践教学效果,有助于护生对临床知识的掌握,能有效的培养护生团队意识;对本科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均有促进作用,适合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