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院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广东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r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探讨影响PCI术后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STEMI患者行PCI术预后判别模型,为提高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水平、降低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致残率、致死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于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PCI术的患者资料701例,根据出院时是否出现不良结局(心功能≥Ⅲ级或死亡)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入院情况(入院心功能、高血压、高血脂等)和临床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进行比较。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预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的STEMI患者PCI术预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入院心功能分级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有统计学差异;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与脉搏等生命体征均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预后有统计学意义;是否有糖尿病史和冠心病史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有统计学差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有统计学差异;白细胞计数、中性分叶粒细胞计数、中性分叶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含量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有统计学差异;血生化指标中钾(K)、钠(Na)、氯(Cl)、血糖(GLU)、肌酐和尿酸指标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有统计学差异;血凝情况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有统计学差异。  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采用多变量调整后的OR值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预后的独立因素。用似然比前进法筛选因素,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史、尿酸、尿素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独立危险因素;扣除上述4个因素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预后的影响后,其它因素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预后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3.模型的建立与验证:建立Fisher判别函数为:Y=0.624X1+0.659X2+1.988X3+1.419X4-4.431,验证结果:该判别函数的判断一致性为83.9%,灵敏度为87.2%,特异度为47.5%。  结论:  STEMI患者院内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有糖尿病史、尿酸、尿素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者可根据入院STEMI患者的糖尿病史、尿酸、尿素氮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因素情况,进行预后的初步预判,判别函数为Y=0.624X1+0.659X2+1.988X3+1.419X4-4.431。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中国民航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存在的三大问题。然后,从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教
1、研究目的: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近年来临床上对这类疾病命名倾向使用孤独症谱系障碍一称。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