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电梯这一高层建筑的必需品开始在人们办公、休闲等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然而,伴随着的是电梯在运行使用过程中的层出不穷的各类突发事故,电梯的安全风险等问题也开始逐渐受到我国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首次针对特种设备保险条款进行了说明,提到“国家鼓励投保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因此,我国特种设备保险有了法律基础。而电梯作为我国机电类特种设备中的一种,其责任保险也开始在全国各省市等地区作为试点相继开展实验和研究。电梯责任保险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其本身具备的行为控制作用、风险防范作用、连带性作用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电梯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能够替代政府部分监管职能,减轻政府的安全监管压力,更重要的是,我国电梯责任保险的社会责任动力逐步从市场盈利的商业行为向安全管理的社会多元共治行为转变。总体来说,电梯责任保险在电梯事故预防、转嫁行业风险、快速化解社会纠纷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基于起步较晚和发展较慢的现实原因,我国电梯责任保险存在运营模式尚未成熟、市场机制相对缺乏、产品价格亟待优化等诸多问题,只有通过对各类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才能找到我国电梯责任保险的健康发展之路。本文以电梯安全风险为研究视角,结合当下我国电梯责任保险的发展现状与困境,提出了如何有效发挥各主体的责任权力作用?如何促进各主体的参与行为?如何科学识别定价优化中的因素考量?等需要探究和解决完善的核心问题。基于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收集归纳分析,分别对电梯安全风险、保险博弈策略、保险定价原理及方法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文献综述;针对责任保险、电梯责任保险、保险责任、保险金额等内容进行了相关概念界定;并围绕风险管理理论、博弈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以及保险定价理论进行了基础理论的研究,为本文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依托文献研究、资料整理、案例分析方法,从市场规模、制度环境和产品概述三个角度对我国电梯行业和电梯责任保险的发展概况进行了概括分析,并通过发展缘由-发展现状-运行模式的脉络,对比分析了宁波、杭州、成都以及传统电梯责任保险运行模式下各自的优劣性,结合我国电梯责任保险的发展现状总结出现阶段我国电梯责任保险发展受阻的核心问题,包括了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需要完善、产品的差异定价需要科学合理、产品的市场实践需要深入检验;围绕经济学帕累托效率和成本分析理论、保险定价基本构成理论探讨了电梯责任保险运行机理的内涵,其内涵重点依托于市场环境下的投保原则和保险市场中定价构成的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电梯责任保险运行机理框架,同时进行了政府监管部门、电梯使用单位、保险公司、维保服务单位四大主体的界定与识别,及其保险契约下该参与主体的行为路径分析,并对参与主体的责权利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后续电梯责任保险主体博弈分析奠定了基础。在电梯责任保险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不完全信息下的政府监管部门、电梯使用单位和保险公司的三方多阶动态混合博弈模型,基于海萨尼转换条件下的逆向归纳分析方法得到各主体博弈的贝叶斯纳什均衡结果及各方采取的最优行动策略;并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电梯事故的人因致因模型(HFACS-EAs),依据灰色关联度分析,完成了电梯使用管理者违章操作、电梯使用管理者违章运行电梯、乘梯人疏忽大意、应急救援反应差、安全装备缺陷、未设置防护措施的6个人因因素的识别和关联度量化排序,并进行了“人因+物因”的电梯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继而得到该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为0.259,对应其风险程度为“风险较大”,最终将评价结果应用于电梯责任保险的定价修正环节,构建了电梯责任保险定价优化的修正模型,提高了电梯责任保险定价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基于政府监管层面、市场发展层面和社会参与层面三个维度设计了电梯责任保险市场运行的相关机制,并以政府监管部门、电梯使用单位、保险公司和乘梯人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探索保费来源、优化产品价格、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安全意识等对策建议,以此实现缓解政府职能监管压力、降低使用单位风险、提高保险公司市场效益和保障社会公众综合权益的目的,从而引导我国电梯责任保险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对电梯责任保险主体机理分析、博弈策略、定价优化、相关机制设计等关键研究内容的归纳和总结。依据相关结论,整理和总结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并对研究中的相关局限性进行了思考和展望。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依托帕累托效率和成本分析理论、保险定价基本构成理论重点探讨了市场环境下投保原则和保险定价构成的电梯责任保险的机理内涵,构建了电梯责任保险运行机理框架;完成了电梯责任保险参与主体的界定、识别及保险契约关系的路径分析,并基于电梯责任保险多中心治理模式进行了主体责权利的详细阐述与分析。(2)设计了保险介入下的电梯安全监管框架;构建了政府监管主体间的纵向博弈及政府监管部门、电梯使用单位、保险公司间的横向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政府监管部门、电梯使用单位和保险公司不同行动策略下的三方动态混合博弈模型,同时基于海萨尼转换和逆向归纳分析方法,得到各自期望收益下的贝叶斯纳什均衡,最终明确了各方均衡下的最优行为策略。(3)完善了相对匮乏的电梯责任保险定价领域的研究,构建了电梯事故致因的人因因素模型(HFACS-EAs),并通过测算确定了模型中的6个关键人因因素,以此提出了“人因+物因”的电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完善了电梯责任保险定价优化的修正模型;弥补了现阶段保险定价过程中缺乏人因对电梯事故发生的考虑,从而提高了电梯责任保险费率厘定的科学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