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自古以来乡土都是重要的写作母题。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和文化语境的变迁,乡土文学在不同时期也在改变着其叙事方式和主题内涵。与前几代作家群相比,“70后”作家的乡土小说饱含了深刻的家园意识和人文情怀。他们以童年乡土经验为写作背景,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时代经验,记录了当下乡土的真实状态,书写着对乡土的记忆和关怀,追溯自己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本文以“70后”作家乡土小说中的家园意识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法和文献分析法,在新世纪的多元文化语境中系统而详实地对“70后”作家的乡土小说进行梳理研究,并从怀旧书写、人生审视以及忧患意识等角度对“70后”作家乡土小说中的家园意识进行考察。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乡土家园的怀旧书写”,“70后”作家着力对乡土日常生活状态审美化的书写,并建构诗意的乡土,在诗意中赞美乡土家园,试图唱起沉睡的田园牧歌,折射出“70后”作家精神上的“乌托邦”,也体现了作家笔下浓浓的乡愁意味。第二章“城乡双重视角下的人生审视”,“70后”作家笔下漂泊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这一群体流变,在留不住的都市和回不去的家乡之间书写了融入城市和回归故乡的两难困境:对于城市家园无法完全融入其中,对于乡土家园无法再重返回去,反映了“70后”作家在现代主义视野下对底层生命的一种观照,也隐含了他们对乡民的悲悯情怀。通过对城乡交织的人生审视折射出作者的乡土观念的变化以及背后的理性批判精神。第三章“乡土中国的忧患意识”,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浪潮席卷“70后”作家关注嬗变下的乡村个体生命体验,以历史理性正视乡土中国的裂变,批判当下的乡村伦理道德,综观“70后”作家的乡土创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在特定历史背景下,“70后”作家以独特的乡土经历,构建了具有家园意识风格的乡土世界,为我们示范了最为生动的乡土写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