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事会作为基金会内部治理的核心,具有筹资、监督和战略决策等重要职能。通过完善理事会治理结构、优化理事会特征来改善组织绩效一直是学者的研究课题。根据基金会高度依赖外部资源的特性,具有不同职业背景的理事所拥有的知识、信息、经验以及资源各不相同,因此,其对基金会组织绩效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本文以217例基金会为研究样本,引入资源依赖理论、社会类化理论和信息决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选取组织绩效的三大指标,全面分析了理事职业背景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具有媒体类、企业类职业背景的理事对组织绩效具有显著影响;(2)理事职业背景的多样性对组织的筹资能力、公众支持度具有显著影响;(3)具有“多职业”背景的理事长和秘书长对基金会的筹资能力和公众支持度具有显著影响;(4)不同类型的基金会在理事职业背景多样性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上呈现不同模式。为提高组织绩效,基金会应:(1)提高基金会理事职业背景的多样性;(2)规范政治类理事的行为。在防止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消极行为的基础上,基金会与政府之间加强人才交流,可以提升组织合法性;(3)正视金融类理事的作用,金融类理事通过科学的投资管理能够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4)提升媒体类理事的地位,媒体类理事运用正面报道可以扩大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5)重视企业类理事的能力,企业类理事的先进管理经验能够提高组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