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织锦带研究及其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来源 :北京服装学院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xz376004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畲族自称“山哈”,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畲族在长期的历史迁移和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特性,尤以畲汉杂居形态居多,浙闽地区的畲族服装制作、银器制作,以及织锦带编织等传统技艺相继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畲族传统服饰虽然存在一脉相承的延续性,同时也具有各自地域文化的独特性。福建霞浦半月里畲族村坐落于群山环绕之中,闭塞的生活环境为我们研究畲族民间艺术提供了相对充足的材料与依据。本课题主要通过对福建半月里畲族村的田野调查,以及对历史资料、相关著作的搜集、博物馆的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挖掘畲族织锦带深厚的历史渊源、审美艺术和文化内涵。在设计应用方面,首先要梳理并确定畲族织锦带典型样式与核心设计要素,分析畲族织锦带美学意义及构成,为后来者传承、开发、应用提供依据;其次,以现代服饰设计手法及审美标准,并从当代畲族生活方式和着装需求出发,通过对畲族织锦带艺术的现代解读,将传统畲族织锦带核心要素进行提取、转化、延展、再应用等设计方法,实现对畲族织锦带的创新,在此基础上,从现代审美观念和设计理念出发,遵循形式关法则,运用“形神同构”的设计方法,在保留织锦带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并结合现代服装设计中民族元素的应用案例以及自己的系列设计作品,对所论述内容进行佐证。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丰富了畲族服饰文化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在设计中寻找从民族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的方法,探索民族艺术与现代设计语言结合的切入点,将民族传统服饰特色融入到现代设计中,这不仅是对畲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延续,而且有利于加深现代人对民族服饰文化的价值认同,以期为传承民族服饰文化和丰富现代服装多样性提供参考,具有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以人工电磁材料作为介质基板的矩形微带贴片天线。通过改变人工电磁材料各单元的几何尺寸来控制介质基板的参数变化,以构成非均匀介质基板,使得贴片辐射边的辐射性能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重视农业机械的运用,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大了农业产出量。近年来,国家更加重视农业机械的开发与应用,鼓
分析了单电子晶体管(SET)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的混合器件——SETMOS所具有的特性,利用补偿原理设计了细胞神经网络(CNN)结构的细胞体电路、分段线性模块、A模板和B模板电路,得到
伴随着印刷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激流冲击着每个身处其中的印刷企业。在工价日渐下滑的今天,企业利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如何创造利润成为每位经营者日夜思考的问题。为
采用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和三维立体组装技术设计制作了一种适用于X波段接收机的前端模块,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设计制作出的接收机前端主要技术指标为:增益大于20dB、噪声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冷等静压的方法制备了CoSb3和Co3.5Ni0.5Sb12化合物,并测量了其热电性能。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赝势平面波的方法对Ni掺杂前后的CoSb3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
提出了一种基于Marchand巴伦结构的小型化半集总参数巴伦。通过加载端电容和谐振电容减小巴伦耦合线电长度,LTCC多层布线的实现方式进一步减小了巴伦的实际体积。采用奇偶模分
随着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学的研究不断加深。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强化教师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更好的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