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视觉传媒的高度发展,我们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读图时代”,尤其是互联网终端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冲击,社会因素极尽复杂,人们的情感交流已经突破传统界限,从交流内容到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网络语言随网络虚拟语境应运而生,它首先依赖于网络空间的存在,是一种由互联网的快速信息传播所带来的,大众对时下引发热议的一些行为的自发定义语言,网络语言可视化也逐渐成为现代网络交流必要组成成分。在当今社会语境及其复杂的内在因素驱使下,人们在使用移动终端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情感表达诉求,而多样的交流形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的计算机技术导致设计师所谓的对设计主题的“新认识”,互联网图形应用规模初具,被广泛应用的领域涉及新海报语、标识语、移动界面语言、动态影像语言等,并且在国际公共视觉印象构造中也举足轻重。为了极尽优化物联网环境语的广泛使用性,动效及微交互的设计应用逐渐广泛,开始成为界面语言设计主流方向。并以此为例,提出如何适应更高、更广泛的审美要求和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的问题,是本课题主要研究并期待优化的方向。移动界面致力于打造沉浸式用户体验,是网络语言可视化设计中的典范。其核心是增强终端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得益于数字技术和大众美学相结合,并且是必然的时代选择和科技产物。那么如何在现有可视化表情达意基础上了解新的信息传达诉求,解决设计师在图形信息设计过程中的“噪音干扰”,从而优化界面语言设计,提升网络语言信息传达的全面度和精准度,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现有设计符号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上,对可视化图形设计源流和交互界面设计两方面进行研究,并做出一系列实例分析给与支撑。最后,为了更好的打造用户体验,设计师们开始探索更便捷的交互语言,是真正意义上人与机器的语言交流。“人人界面”的新型交互语言萌芽,谈到文化隐喻和界面国际化问题;对话式应用探索则列举人工智能和Chatbot领域中的设计实例,从而实现更丰富的设计维度和更现实的体验环境。最后论述了语言交互模式的现状及未来,结论列举出其优点和弊端,以及由设备决定的界面交互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