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我效能作为非智力因素,在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推动人们行为操作活动的一种内在力量。自我效能理论一经提出便在很多领域得到重视并被广泛应用。在体育领域,也吸引了国内外大量学者进行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大部分成果停留在经验层面和宏观理论方面的探讨,研究还没有深入到实践中,将自我效能理论运用到各运动项目中进行实验研究,将是自我效能理论更加深入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将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四个因素作为教学的干预手段,实施到健美操普修课中,分析与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不同的被试,在两种教学方法下,其健美操成绩和运动自我效能水平的差异。 本论文的第一部分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这部分里着重阐述了自我效能理论在健美操教学中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设计了实验的整体方案。 第二部分对自我效能理论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自我效能的概念及发展,分析了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其自我效能的功能。 第三部分是实验部分。实验中将影响自我效能的四个因素,作为干预教学的手段实施到健美操普修课中。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结论:(1)与传统健美操教学相比,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自我效能水平和健美操运动成绩。(2)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水平,明显影响学生健美操技术的掌握和成绩的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实验组学生在健美操学习中,掌握技术要快,课堂气氛活跃,运动自我效能水平提高幅度明显。(3)传统的健美操教学,对一般自我效能感高学生的运动自我效能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和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教学的新教法相比,幅度不明显。在健美操技术掌握方面,优势也仅表现在学生掌握动作的正确性较好,而在健美操的表现力和节奏感的培养上,和新教法相比还存在大的差距。(4)运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健美操教学,能明显有效地改善运动自我效能感低学生的劣势心理倾向,能改变他们不正确的认知方式,并增强其学好健美操的自信心。 第四部分是总结与展望。对实验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自我效能理论研究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