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化解中国生态困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思想新举措,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需要大量具备生态素质的人才,而教育是培育人才最有效的方式。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要积极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学科特殊性,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它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理性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对待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的辩证思维和科学态度,培养社会建设需要的具备生态素质的时代新人,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有五个部分,分为绪论和四章正文。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提出本文的研究目标、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主要介绍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内涵和基本理论。主要简单介绍了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内涵,并从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思想与实践三个方面挖掘生态思想资源。第二章主要介绍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意义和具体内容。首先,从当前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四个方面论述了新时代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必要性。其次,论述了新时代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追求、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培育时代新人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服务水平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和时代发展需要,提出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知识、意识、道德和行为等四个方面。第三章主要是对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现状分析。基于对湖北省部分高校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认知和实践现状和高校开展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现状,了解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三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原因。第四章主要是论述新时代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对策。这里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从四个角度提出新时代有效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对策。一是要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生态文明观教育体系;二是要从丰富内容、加强课程渗透和创新教学方法入手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作用;三是从校园、校外和社会三方面开展切实有效的生态实践活动;四是努力提高公民的生态环境法律意识,大力优化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