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创新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oshiliu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化解中国生态困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思想新举措,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需要大量具备生态素质的人才,而教育是培育人才最有效的方式。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要积极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学科特殊性,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它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理性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对待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的辩证思维和科学态度,培养社会建设需要的具备生态素质的时代新人,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有五个部分,分为绪论和四章正文。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提出本文的研究目标、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主要介绍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内涵和基本理论。主要简单介绍了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内涵,并从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思想与实践三个方面挖掘生态思想资源。第二章主要介绍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意义和具体内容。首先,从当前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四个方面论述了新时代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必要性。其次,论述了新时代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追求、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培育时代新人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服务水平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和时代发展需要,提出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知识、意识、道德和行为等四个方面。第三章主要是对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现状分析。基于对湖北省部分高校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认知和实践现状和高校开展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现状,了解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三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原因。第四章主要是论述新时代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对策。这里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从四个角度提出新时代有效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对策。一是要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生态文明观教育体系;二是要从丰富内容、加强课程渗透和创新教学方法入手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作用;三是从校园、校外和社会三方面开展切实有效的生态实践活动;四是努力提高公民的生态环境法律意识,大力优化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他文献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运动,但是教师是否应该成为研究者以及成为什么样的研究者,学者们还没有达成共识.该文认为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教师教学活动本身就是研究
<正>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有很大的运用天地,一段段同期声如同一个个兴奋点,构成电视新闻中最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单元,如同一个小小的"氧气分子",给电视新闻带来动力和活力。巧妙
学生干部是大学校园文化、文明寝室建设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是联系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各系部之间的桥梁;是同学们倾诉的对象等,学生干部与师生是
<正>能被资本青睐,是很多公司创始人或者高管梦寐以求的。他们都有这样的心愿,期望插上资本的翅膀,做大公司,自己也能实现财富增长。但如果碰上的是平安呢?也许对公司创始人
矩形通道因其独特的扁平通道形状、平行的通道壁面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等特点,在微流控、生物检测、微换热等领域具有特殊的应用。然而,目前制备矩形通道大多通过两步法,即先用软光刻或微注塑技术在基板上加工出微尺度矩形槽,再与盖板进行粘接封装形成矩形通道,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所制得的矩形通道难以实现较高长宽比。本文基于现有圆形截面微管挤出成型技术,通过数值模拟与挤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利用挤出技术一步法成型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我国教育领域已经进入了崭新的时代。2011年,我国的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的正式实施给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改变。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逐渐从最初的应试型教育向素质化教育转变,从最初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逐渐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可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