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超声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zgu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肺栓塞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研究其对心脏解剖和功能的影响,并通过对其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的有机结合,探索提高超声心动图对肺栓塞检出率及超声在肺栓塞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临床诊断的5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除外心肌梗死、肺气肿、心肌病、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并经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超高速CT或肺动脉造影证实。组织多普勒研究设正常对照组36例。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多切面观察右心及肺动脉内血栓情况,测量各房室大小及血流参数,并通过三尖瓣返流压差法计算肺动脉收缩压。组织多普勒取心尖四腔切面,分别于右室瓣环处及右室侧壁中上三分之一交界处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以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外周血管检查观察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系统的变化,计算下腔静脉塌陷指数,观察下肢静脉有无血栓形成及血栓的回声、位置及血流再通情况。   结论:综合性超声技术可通过检出右心系统及肺动脉内血栓直接征象,而作出肺动脉栓塞的明确诊断,或可通过对肺栓塞间接征象的检测,而提示肺动脉栓塞的可能性,以及判断病情轻重从而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和估测患者预后情况。   
其他文献
德育教学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德育。在渗透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有机的联系,适时、适度地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具体如何进行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中的几个案例谈谈认识。  比如在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小小商店”活动,目的是培养一年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
摘 要: 本文从几个经典情境教学出发,试图通过课堂演示情境和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搭建一个人文教育的平台,以此加强学生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  关键词: 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 教学应用  1.引言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教学实践表明: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土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2000年,原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第一
摘 要: 在英语教学内容中添加有关国俗语义学的教材内容及采用跨文化交际学的方式,对提高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有非常大的作用。国俗语义学及跨文化交际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究竟该怎样运用,以及运用的合理程度,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处于何种位置和占据多少英语教学内容的比例,一直是当前英语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国俗语义学及跨文交际学对英语教学的作用进行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