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在过去的20年里,全世界死于糖尿病和结直肠癌的人数分别增加了90%和57%。而近年来,随着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的患病人数也明显增多,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对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易患性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仅仅是储存能量的组织,它还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在代谢状态改变或受外来刺激时,脂肪组织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远距分泌方式可产生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脂肪因子,其中包括脂联素、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抵抗素及内脂素等。这些因子已经成为肥胖、2型糖尿病甚至结直肠癌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其在T2DM&CRC中表达情况研究较为少见。全基因组测序显示脂联素基因的相关位点是2型糖尿病易感位点。脂肪量与肥胖相关基因也可通过多种机制对2型糖尿病产生影响。临床研究也证实,调节代谢及肥胖相关的基因位点的SNPs与T2DM密切相关。而CRC与T2DM有共同的病因学,在群体遗传学背景等方面也有着相似性,对其易感基因的筛选,常来自肥胖和2型糖尿病候选基因。因此,有必要将脂联素基因、脂肪量及肥胖相关的基因中有意义的位点基因SNPs与T2DM&CRC患者进行相关性探讨,以利于寻找其遗传标记。目的:分析T2DM&CRC患者脂肪因子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的相关关系;探讨脂联素rs1501299、脂联素rs2241766、FTO rs9939609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的相关性,以求得到更有意义的易患因素,为T2DM&CRC的早期诊断及防治创造条件。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患有2型糖尿病的病例161例作为病例组,其中包括合并结直肠癌的患者78例,无结直肠癌的患者83例,并且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年龄、性别上与病例组匹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脂肪因子水平;采用SNa Pshot测序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Spass 22.0软件进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临床资料比较:(1)三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及糖尿病家族史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BMI水平T2DM&CRC组显著低于T2DM组,T2DM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T2DM&CRC组及T2DM组FPG、2h PG、Hb A1c、TC、TG差异高于对照组,T2DM&CRC组TG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CD4+/CD8+水平T2DM&CRC组显著低于T2DM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g A水平T2DM&CRC组及T2DM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脂肪因子水平比较:与对照组相比,T2DM&CRC组及T2DM组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T2DM组相比,T2DM&CRC组IL-6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P<0.01),APN水平显著低于T2DM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NF-α与T2DM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是T2DM&CRC的危险因素(OR=1.222,P<0.05),APN是T2DM&CRC的保护性因素(OR=0.989,P<0.01),TG是T2DM&CRC的危险因素(OR=1.365,P<0.05)。4、SNPs检测结果及比较:脂联素rs2241766的SNP分布在正常对照组、T2DM组及T2DM&CRC组间具有显著性(P<0.01),GG基因型合并CRC的风险是TT基因型的4.013倍,GG+TG基因型合并CRC的风险是TT基因型的2.278倍;脂联素rs1501299、FTO rs9939609位点SNPs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脂联素rs2241766位点不同基因型各指标的比较:与TT基因型相比,GG+TG基因型血清APN水平显著降低,IL-6水平显著增加,TG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河南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存在较高的IL-6水平及较低的APN水平,APN是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IL-6是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的危险性因素;2、脂联素rs2241766基因型与河南汉族人群T2DM&CRC发生相关,可能通过影响血清APN及IL-6水平,促进T2DM&CRC的发生;3、脂联素rs1501299、FTO rs9939609基因型可能与河南汉族人群T2DM&CRC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