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听融合的导盲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zzss11223344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不断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正在进入国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近年来商用及家用机器人的大规模产业化,服务型机器人正逐渐成为机器人技术推广的新领域。然而盲人的数量日益增多,由于盲人无法通过借助视觉来获取信息,只能通过其他感觉来获取信息,给盲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引导盲人安全出行的服务型导盲机器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于盲人出行问题,设计了一套视听融合导盲机器人系统,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根据盲人的先天的生理上的缺陷,并且结合盲人的日常活动,分析了系统结构与功能电路;然后提出了导盲机器人系统的硬件结构框图,并分别从控制部分、检测部分、信息传输部分以及驱动部分四个方面对导盲机器人功能实现以及硬件电路进行研究。完成了导盲机器人的硬件系统搭建。2.构建了导盲机器人的嵌入式开发环境,设计了机器人系统的软件流程。然后分别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基于人工势场法的路径规划、GPS远程定位算法以及人机交互功能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导盲机器人的软件系统设计3.分别对斑马线、盲道与交通灯三种典型的交通标志的识别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斑马线识别,分别从图像的双极系数、不均匀分块思想、形态学处理以及阈值分割与边缘提取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对于盲道识别,分别从图像的颜色特征提取、阈值分割以及形态学处理与边缘提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对于交通信号灯识别,将传统方法与深度学习相结合,提出一种点扩散的目标检测算法。分别从CNN结构设计、CNN模型训练与随机点扩散算法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解决了目前交通标志识别中识别率较低以及对复杂环境鲁棒性差的问题。4.模拟机器人工作环境,将设计的导盲机器人置于实际路况下进行测试与分析。实验测试内容主要包括障碍识别测试、交通标志识别测试、远程定位测试以及人机合作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导盲机器人具有识别准确率高,对复杂环境性能鲁棒等优点,满足盲人出行需要。
其他文献
组织学研究证明,骨微结构是骨强度和骨折风险的重要决定因素,临床CT影像由于其分辨率低,无法精细化骨微结构,不适用于骨微结构相关疾病的临床筛选、诊断和治疗。而Micro-CT则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并且允许定量表征骨微结构,在临床医学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然而,CT扫描分辨率的提高,伴随着扫描尺寸的下降,以及辐射剂量的提升,且需要进行离体扫描,使得更高分辨率的CT扫描不适用于临床诊治。因此,如果能够
顺应社会需求,程序设计课程越来越受到高校和学生的重视。程序设计课程不仅仅是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操作和答疑指导,一般采用的是网络教育+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但不管是针对网络教育的教学过程,还是针对传统教育的教学过程,问题依旧存在于程序设计课程的答疑环节;学生遇到学习问题和困难咨询量较大时,如果自主网上搜索,需过滤无用信息、得到的答案准确性较低且花费时间长;如果都询问教师的话,学生得到的答案准确性高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ICU,广东湛江 524002    [摘要] 目的 探討控制性机械通气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0~2011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仅在呼吸困难时应用机械通气来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使用控制性机械通气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