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电信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凸现了网络瓶颈的接入问题,它已成为电信产业改革中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也是促进该产业实现有效竞争的关键。本文以网络瓶颈作为研究的切入口,结合中国电信产业市场化改革的实践,探讨电信产业网络瓶颈的形成与凸现,并分析存在网络瓶颈情况下网络接入的必要性及网络瓶颈、网络接入与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这三者间的关系,进而重点分析在网络接入过程中基于网络瓶颈的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接入管制政策体系。本文力图从电信产业的网络瓶颈这个视角来探讨该产业中主导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及相应的接入管制政策。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瓶颈、网络接入与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这三者间的关系,认为在网络接入过程中,拥有网络瓶颈资源的主导性企业可能采取的策略性行为是基于其网络瓶颈资源的,而且不同的接入方式对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本文分别分析了单向接入与双向接入这两种不同接入方式下的策略性行为。本文认为,在单向接入方式下主导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主要有:拒绝或拖延接入、增加竞争对手的成本和降低接入服务质量。在分析这三种策略性行为时,本文试图构建主导性企业与竞争企业的接入博弈模型来探讨和分析主导性企业拒绝或拖延接入的行为,并通过经济模型和案例来分析后两种策略性行为。通过这些分析,本文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在现实中主导性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具有采取拒绝或拖延接入、增加竞争企业的成本、降低接入服务质量这三种策略性行为的动机。二是主导性企业的这些策略性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信产业的有效竞争,造成了较多的负面经济影响。本文认为,在双向接入时,互联企业的网络规模和地位将影响到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的作用形式和效果。因此,本文分别分析了对称网络与不对称网络这两种不同网络情形下的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通过经济模型和案例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两点结论:一是通过模型和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在对称网络下主导性企业存在较强的采取合谋策略性行为的动机。二是通过互联双方的期望模型、互联双方的利益均衡和案例分析可以得出:只有当互联双方尤其是主导性企业认为互联能够带来总收益增加,同时双方的收益也均会增加,而且收益的分配是基于公平合理的规则,双方才能实现有效的联网。否则,联网就会受阻。由上述的主导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分析可知,复杂多样的主导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已成为妨碍中国电信产业实现有效竞争、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接入管制政策体系。因此,本文首先探讨中国电信产业接入管制的目标,并结合中国电信产业接入管制的现状和问题来构建这一接入管制政策体系。该体系包括以接入定价为核心的价格管制政策和以有效接入为目标的网络管制政策。本文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1.对电信产业的网络瓶颈、网络接入与主导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较少且较为零碎,缺乏系统性与专题性,因此本文以网络瓶颈作为研究的切入口,对电信产业网络瓶颈的经济特征及其产生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尝试对网络接入与主导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进行专题研究。2.本文运用经济模型深入分析了主导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在分析单向接入下的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时,本文构建了主导性企业与竞争企业的接入博弈模型以深入分析它们的接入博弈行为。同时本文还在借鉴斯坦克尔伯格模型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电信产业的实际情况构建经济模型来深入分析主导性企业增加竞争企业成本的这一策略性行为。在分析双向接入下的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时,本文进一步借助模型和案例以便深入分析。目前,关于主导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的研究往往将其视为先验存在的,在研究方法上也偏重于定性分析,缺乏定量分析,本文力图有所突破。3.构建了针对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的接入管制政策体系。基于网络瓶颈的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是影响目前电信产业市场化改革绩效、阻碍有效竞争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这已是一个公认的观点,但目前对其相应的管制政策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构建的针对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的接入管制政策体系,将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