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书法灿烂史,近代书法史是书法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以来的传统帖学自清中期便收到了碑学的有力冲击,历史上被称为“乾嘉学派”,那时的书法形态则开始拘泥于单一的篆隶碑刻,这种风气一直延续至清末民初。在这百花齐放的时代,近现代草书的发展则是对中国草书艺术的很好的继承与延续,可以说,研究白蕉书法,对研究近现代草书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期间虽说不乏时有融碑于帖的大家活跃于书坛,但是真正以贴学为宗的书家却被归置于碑学思潮的身后,很难有大的起色。至民国初年,各种元素的相互交融,使得晋韵美学思想重新被人们所认识,无疑对于一代新书风的诞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新文化、新思想、新意识的的出现打破清中期以来帖学沉寂的局面,一派新气象、新书风便随着时代的艺术潮流应运而生。自吴昌硕、康有为两位碑坛大家去世以后,以沈尹默为首的新一代书家群体,革除碑学之弊端,适应“实用救国”之理念,宗法晋唐成了,在特殊时代完成了特殊的书学历史使命,时人称为“民国书风”。而白蕉也是那一时代的一代骄子,其性情孤傲,但不失柔和细腻之情感,愤世嫉俗,不慕名利,独抒性灵,不为书而书,无为而有为。白蕉是诗、书、画、印四体皆善的才子,尤以书为最。可由于其所处时代的的特殊性,仅时人大家对其作见仁见智之外,并未被大众所熟知。在这百花齐放的时代,近现代草书的发展则是对中国草书艺术的很好的继承与延续,今天的书坛讲求思想解放、自由,白蕉的作品及身后的艺术成就才被后人所熟知,所研究。本文就从白蕉所处时代的背景、个人性情的滋养、书学历程的脉络、作品风格的异同及对当今书坛的影响等对其进行解说,并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来了解并结识白蕉。可以说,研究白蕉书法,对研究近现代草书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