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学生转换能力研究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f01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要求英语学习者具备各方面的能力。构成整体翻译能力有五个次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篇组织能力,专业知识掌握能力,文化适应能力和转换能力。转换能力是翻译能力的核心,是这篇论文关注的焦点。 本文试图通过对学生转换能力差异的分析找到一个合理的,有利于转换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回顾了近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关于翻译能力和转换能力的研究后,作者根据Roger T. Bell的信息处理模式,按照转换任务的目标把转换能力分为三个次能力;语义信息转换能力,语用信息转换能力和文化信息转换能力。作者抽选了来自嘉兴学院二年级不同专业的20名公共外语学习者(他们均在全国公共英语四级考试中获得470分以上的成绩,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通过测试,对他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转换能力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间存在转换能力的差异,而每个学生的三项次能力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性。文化信息转换能力弱于语用信息转换能力,而语用信息转换能力弱于语义信息转换能力。从翻译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出语用信息转换及文化信息转换过程中的错误大多源自于对非语言语境的忽视及东西方文化差异。作者指出,为提高学生的语用信息及文化信息转换能力,教师应将非语言语境知识融入公外学生的翻译教学中,并努力提高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
其他文献
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运用于各种文体的语言分析是近些年来中西方语言学家所致力于研究的课题。但是很少有人从合作和礼貌原则的角度来分析外交语言中的模糊现象。本文在收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不少汽车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依仗海外市场。在海外市场投放广告的行为与跨文化语境之下的交际语用密切相关。因此,本文通过探索车企在海外市场的成功
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理论对各种语篇进行人际意义的分析和研究已被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论文拟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入手,对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
学位
发展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发展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做了大量研究,但是有一个领域相对而言少有人涉及:语用意识在语用能力发展中
本研究的重点是汉语运用中的‘手+名词’构式的格式塔识解,主要关注两个问题:1.在汉语运用中格式塔识解在‘手+名词’构式中如何运行?2.在汉语运用中格式塔识解如何影响‘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