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和谐社会的实现,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滨海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发展还滞于一个中等偏后水平。“三农”问题不仅影响着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事关全县社会的安定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社会小康,已经成为滨海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就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推动农村土地集中耕种,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作为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县,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城乡就业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如何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促使农村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并推动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已成为当前滨海、乃至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论文通过实地调查,针对目前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存在着劳动力素质偏低、部分农民对劳动力转移的认识不足、劳务市场体制不健全、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劳动力就业环境不宽松、产业转型期需求存在不定性等六个方面的问题。着重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给农民、农业、农村三个方面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一个相当浩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能仅依靠农业农村内部解决,必须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才能使劳动力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才能为农村就业开辟新的空间,为促进农民增收搭建新的平台。重点从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思路、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化进程、拓展劳动力输出空间、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明晰土地产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九个方面,对滨海县劳动力转移工程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