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齐斯河雅罗鱼亚科鱼类指环虫种群生态学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fei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环虫(Dactylogyrus)是一类对鱼类生长危害较大的寄生虫,其隶属于扁形动物门(Playthelminthes)、单殖吸虫纲(Monogenean),指环虫目(Dactylogyridae),指环虫科(Dactylogyridae),指环虫属(Dactylogyrus)。本文利用常规的鱼类寄生虫调查方法、统计方法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额尔齐斯河这一国际性河流的雅罗鱼亚科鱼类寄生的指环虫种类组成、种群动态及部分指环虫的系统发育进了行详细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野外调查,共采集并鉴定雅罗鱼亚科鱼类指环虫7种。其中大翼指环虫为我国单殖吸虫新纪录种,本文对大翼指环虫的形态特征绘制了其特征图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2)东方欧鳊感染的温氏指环虫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在不同体长组的宿主中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不同体长组宿主和不同鳃片位置的分布类型主要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略有不同,各体长段宿主之间的感染强度差异不显著。指环虫在左鳃及右鳃的感染率相差不大,对左右鳃片没有明显的选择性,其中大体长段的右鳃感染率及感染强度较大,但左鳃呈现不同趋势。小体长段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最低,温氏指环虫在各体长组各鳃片间之间差异不显著,选择性不是很强。(3)高体雅罗鱼共感染了三种指环虫,分别为号筒指环虫、小刺指环虫和大翼指环虫,总感染率、感染强度在不同体长组的宿主中的趋势不同,在L<10范围内未发现感染;在不同体长组宿主中指环虫种群的分布类型主要为聚集分布,左鳃及右鳃的感染率相差不大;各鳃片中除鳃I外左鳃片的指环虫的感染率均大于右鳃片,除鳃IV外指环虫的平均感染强度右鳃均大于左腮;指环虫在各体长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右鳃各鳃片间存在差异显著。(4)湖拟鲤共感染了两种指环虫,分别为维氏指环虫和双髻指环虫,总感染率为22.22%,平均感染强度为4.5(1-24);平均感染强度在16<L≤19范围内达到最大,而19<L的体长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同时达到最低,在不同体长组宿主中指环虫种群的分布类型除19<L为均匀分布外其余均为聚集分布,各体长组宿主的感染强度中19<L与10<L≤13、3<L≤16和16<L≤19三个体长组之间差异显著,其余体长组之间的感染强度差异均不显著。(5)通过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序得到四种指环虫的18S-ITS1-5.8S rDNA序列,并从NCBI获取了4个基因登录号(KJ605444-KJ605447),整个序列中18S、5.8S rDNA序列在整个序列中比较保守,ITS1相似度相对较低,但也有保守区域存在,通过遗传距离矩阵及系统进化树可知指环虫属间的虫种距离最近,其次是指环虫属和伪指环虫属的距离比指环虫属和锚首虫属的距离近。
其他文献
猪瘟是对养猪业危害严重的一种A类传染病,其致病原是猪瘟病毒(CSFV)。E2囊膜糖蛋白是CSF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蛋白,应用真核细胞表达系统表达的E2蛋白免疫动物,对强毒的攻击有较好的
小学科学课是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新型教学科目,针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应用从而有效的提高小学课程课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
以Barodon为免疫促进剂,以中华鳖作为实验动物,研究了Barodon在投饲情况下对中华鳖脾脏重量的影响;对T-淋巴细胞ANAE染色阳性率的影响;对中华鳖血清中溶菌酶的影响;外周吞噬细胞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进步,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们思想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发展,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具有一
现在国家的发展迅速,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创新人才,是21世纪各国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村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