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环虫(Dactylogyrus)是一类对鱼类生长危害较大的寄生虫,其隶属于扁形动物门(Playthelminthes)、单殖吸虫纲(Monogenean),指环虫目(Dactylogyridae),指环虫科(Dactylogyridae),指环虫属(Dactylogyrus)。本文利用常规的鱼类寄生虫调查方法、统计方法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额尔齐斯河这一国际性河流的雅罗鱼亚科鱼类寄生的指环虫种类组成、种群动态及部分指环虫的系统发育进了行详细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野外调查,共采集并鉴定雅罗鱼亚科鱼类指环虫7种。其中大翼指环虫为我国单殖吸虫新纪录种,本文对大翼指环虫的形态特征绘制了其特征图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2)东方欧鳊感染的温氏指环虫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在不同体长组的宿主中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不同体长组宿主和不同鳃片位置的分布类型主要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略有不同,各体长段宿主之间的感染强度差异不显著。指环虫在左鳃及右鳃的感染率相差不大,对左右鳃片没有明显的选择性,其中大体长段的右鳃感染率及感染强度较大,但左鳃呈现不同趋势。小体长段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最低,温氏指环虫在各体长组各鳃片间之间差异不显著,选择性不是很强。(3)高体雅罗鱼共感染了三种指环虫,分别为号筒指环虫、小刺指环虫和大翼指环虫,总感染率、感染强度在不同体长组的宿主中的趋势不同,在L<10范围内未发现感染;在不同体长组宿主中指环虫种群的分布类型主要为聚集分布,左鳃及右鳃的感染率相差不大;各鳃片中除鳃I外左鳃片的指环虫的感染率均大于右鳃片,除鳃IV外指环虫的平均感染强度右鳃均大于左腮;指环虫在各体长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右鳃各鳃片间存在差异显著。(4)湖拟鲤共感染了两种指环虫,分别为维氏指环虫和双髻指环虫,总感染率为22.22%,平均感染强度为4.5(1-24);平均感染强度在16<L≤19范围内达到最大,而19<L的体长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同时达到最低,在不同体长组宿主中指环虫种群的分布类型除19<L为均匀分布外其余均为聚集分布,各体长组宿主的感染强度中19<L与10<L≤13、3<L≤16和16<L≤19三个体长组之间差异显著,其余体长组之间的感染强度差异均不显著。(5)通过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序得到四种指环虫的18S-ITS1-5.8S rDNA序列,并从NCBI获取了4个基因登录号(KJ605444-KJ605447),整个序列中18S、5.8S rDNA序列在整个序列中比较保守,ITS1相似度相对较低,但也有保守区域存在,通过遗传距离矩阵及系统进化树可知指环虫属间的虫种距离最近,其次是指环虫属和伪指环虫属的距离比指环虫属和锚首虫属的距离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