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与嵌入: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初探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术界,非营利组织研究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社会学领域,非营利组织研究也是一个新生面孔,其正处于成长阶段。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目前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方面都需要探索和完善。 正是在这样的学术研究背景下,本文以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现状为切入点,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在充分阐释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非营利组织实际,提出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特征、类型和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并对中国非营利组织做了界定。第二章,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史、现状、功能、局限等方面对我国非营利组织进行评估,并提出“社会转型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的社会土壤”这一观点。第三章,分别从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与市场组织两个角度提出我国非营利组织重构的必要性和具体路径,并以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作为个案进行论证。第四章,分别从公民社会和福利多元主义两个视角来论证非营利组织嵌入我国社会的必要性和战略选择,并具体分析了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希望家庭资源中心这一典型个案。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在于借鉴和创新。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在顺利完成体制重构和社会嵌入后,必将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力量,必将成为实现社会福利最优化的重要依托。
其他文献
直销群体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中国社会犹如一股到处涌动的暗流,既不为群体外的人员所认识,也让他们感到恐惧从而决意抵制。作为一种隐性的群体,直销群体本身充满了神秘感,虽然
“三农”问题已经是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问题,未来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关键时期,可以说“三农”
近几年,村民自治在全国的推行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在20世纪30-40年代,共产党人在解放区就尝试实行各种不同形式的民主选举,如“蚕豆选举法”,或许可以视为现今盛行的村民
在有关中国社会的相关研究中,人群结合的方式长久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中国各区域社会人群结合的样式,以及个人与社群之间如何联接在一起,这是社会学以及人类学关心的论题。本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已经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贫困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在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