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793/B 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及TA03株S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ye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30年代在美国爆发以来,现已成为世界各地流行的重要禽病。IBV是单股RNA病毒,该病毒基因可因点突变和重组而发生变异,故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较多。已知的血清型有以侵害呼吸道为主的Conn、Iowa97、JMK、Florida、Arkansas99等和以侵害肾脏为主的M41、Holte、Gray、Australia“T”等30余种。Gough等(Gough et al,1992)报道了英国一种新的793/B血清型的IBV,该毒株和其它血清型传支毒株之间无交叉血清学关系;其免疫原基因S1的序列与欧洲17个传支毒株之间差异高达21~25%。目前,该血清型IBV在西班牙、德国、荷兰、意大利、泰国等国均有发生和流行,对养鸡业危害较大。2003年刁有祥、杨杰华等从山东省某蛋鸡饲养场产蛋异常下降鸡群中分离到一株793/B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命名为TA03株。在前者基础上,我们开展工作,建立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793/B RT-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同时成功地实现了IBV 793/B TA03株S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793/B S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扩增891bp特异性核酸片段,建立了检测IBV 793/B的RT-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793/B传支病毒能扩增出891bp的核酸片段,而IBV M41、H120、H52毒株以及新城疫病毒(NDV)、禽流感病毒(AIV)、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无特异性条带出现。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量为10pg的模板。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RT-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利用建立的RT-PCR方法对从山东省分离的8株疑似鸡IBV 793/B进行检测,结果7株为阳性。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但是学生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他们自己的努力的,也就是说需要学生有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实现.通过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可以看到,教师
数学在高中教育阶段占据十分关键的地位,但也不得不承认高中数学教学也是枯燥乏味的,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系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也没有显著提高.正因为这样,
结合教学实践,针对高中生物有效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主要从教师必须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让学生学会自行研究生物问题以及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生物知识三方面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高中的英语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而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而在现在的高中英语教学中,高中英语的教
基于“核心素养”这一背景下,高中语言教学如何进一步优化,是当下语文教育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古诗文教学这一方面,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方法,是本文主要的探究对象,因此本研
教师有效使用多元化教学法不仅能够创新教学形式,还能在提高教学有效性.所以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应该积极使用多元化教学法,实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本文立足于教师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运用情趣导学法是以教师“引导”、“点拨”为主线,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学观.同时,又以“情”、“趣”因素贯穿始终,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主题阅读符合初中语文教材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其将一定数量的具有同一主题的文本材料整合起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阅读,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后教师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