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不同术式后眼表的病理学观察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sd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印迹细胞法观察翼状胬肉不同术式术后眼表的病理学损伤,间接论证干细胞缺乏是否是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之一。 方法:筛选2005年12月-2007年1月眼科就诊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48只眼;随机分为四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16眼、胬肉切除加自体结膜移植11眼、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9只眼、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0.02%丝裂霉素C(MMC)12只眼。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7天、术后30天、术后90天应用醋酸纤维膜滤纸片取四组病人眼表结膜上皮组织,行结膜印迹细胞学对杯状细胞、炎性细胞等进行定性检查,同时观察术眼有无异物感、眼睑红肿、结膜水肿、角膜创面愈合情况、复发倾向等指标。 结果:四组患者术前胬肉区结膜上皮细胞印迹细胞检查可见上皮细胞轻度角化,细胞间隙加大,杯状细胞减少,四组之间杯状细胞计数没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个月印迹细胞检查发现:四组患者上皮细胞角质化明显减轻,细胞之间连接比术前紧密、细胞间隙缩小,核浆比减小,视野中杯状细胞的密度明显增加,四组之间,术中加用MMC组较其他三组更为明显。术后3个月,印记细胞检查结果前三组与术后1个月类似,与术前比较,仍然表现为上皮细胞角质化明显减轻,细胞之间连接比术前紧密细胞间隙缩小,核浆比减小,视野中的杯状细胞密度明显增加。但是单纯切除加用MMC组与其他3组不同,上皮细胞出现明显角质化,失去正常的立方形形态,细胞之间连接松散,细胞间隙增加,核浆比增大,视野中杯状细胞的密度很低,较其他三组有显著差异,其他三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四组患者中单纯翼状胬肉组4例复发,复发率25.0%;自体结膜移植组无一例复发,复发率0.0%;干细胞移植组1例复发,复发率11.1%;单纯切除加用MMC组2例复发,复发率16.7%。 结论: 1.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较单纯切除均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改善眼表状态。 2.术中加用丝裂霉素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但可导致结膜鳞状上皮化生。
其他文献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己成为我国终末期肾衰竭(ESRD)的第二位原因,患者最终只能依靠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因而探索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是当今肾病学者热切关注的课题。国内外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以高血糖为原始启动因素,影响多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了飞速的提升,无论人们的收入还是生活环境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基础建设的发展是离不开外来务工人民的努力的,如此大规
背景与目的:  原发性肝癌为起源于肝脏的一种的恶性肿瘤,是世界上第六大最常见和致死率第三高的癌症。肝细胞癌为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其在当前世界范围内呈不平均分布,全球
目的: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皮肌炎(dermatomy- ositis, DM)是一组获得性、与自身免疫有关的骨骼肌疾病[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近端对称性肌无力,多伴自发性肌
本文以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董责险)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检验了管理层薪酬激励与董责险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引入董责险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