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衣体(lichen)是由真菌(fungi)和藻类(algae)或蓝细菌互惠共生形成的复合体结构,其中的藻类一般为绿藻或蓝藻,共生真菌为子囊菌和担子菌。由于地衣的生物学特征主要由菌藻共生体中的真菌体现出来,因此在分类学上将其归类为真菌,地衣的命名也是依其共生菌的类型而命名的。而地衣内生真菌(endolichenic fungi)是指生活在健康地衣体组织间隙(主要指髓层)中,但不会对地衣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伤害的非地衣型真菌。地衣体分布广泛,可生长在高山、冻土、强酸碱盐、南北两极等极端环境中,所以推测其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自从2007年以来,国内外对于地衣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的报道越来越多,并且多数代谢产物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因此地衣被认为是药物研发良好物质资源,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本实验以采集于新疆、吉林两省的Parmelia sp.、Nephromopsis sp.、Physcia sp.、Cladonia sp.、Parmotrema sp.等属的49种地衣为实验材料,采用改进后的刮皮层法分离地衣内生真菌共162株。通过对这162株内生真菌进行平板小量发酵,用乙酸乙酯浸泡法提取得到次生代谢产物。运用96孔板细胞培养法测试菌株天然代谢产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运用MTT法测试其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有9株菌的代谢产物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中20140207b的MIC值达到4μg/ml,32株菌对人乳腺癌细胞HCC1428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作用,其中有15株内生真菌的细胞毒作用较强,菌株20140225的细胞毒活性最好,其IC50值达到3.22。经综合分析,本次实验选取了20140207d及20140790d两株菌为实验材料进行系统的化学分离。分别将分离自Xanthoria sp.的内生真菌20140790d及分离自Physcia sp.的20140207d经过大米培养基大量培养发酵后,用乙酸乙酯浸泡提取得到粗浸膏。运用乙酸乙酯-甲醇-水系统萃取后,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反相ODS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纯化技术对乙酸乙酯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在菌株20140207d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在菌株20140790d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利用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红外波谱(IR)等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解析,确定为环肽类、香豆素类、对羟基苯甲酸等,其中包括一个新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