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如何建设集约节约型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促进农村城镇化,都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提出较高的要求并给予厚望。在这一大背景下,深入分析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有助于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科学、有序、合理地开展。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对国内外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相关理论及内容研究的基础上,界定居民点整理潜力概念,将整理潜力分为基本潜力和综合潜力,提出分模式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基本潜力,并从整理条件和整理潜力两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构建综合潜力评价模型。最后,以枣阳市农村居民点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基本潜力测算和综合潜力评价。论文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首先,本文通过界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概念,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基本潜力和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第二,在国外农村居民点整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功能和潜力分类,从整理条件和潜力状况两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条件类指标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利用条件三个方面;潜力类指标包括基本潜力、农村聚落优化潜力、生态改善潜力和土地增值潜力四个方面。第三,以枣阳市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的实证研究区域,预测规划期末(2020年)枣阳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基本潜力为10099.03公顷,整理系潜力数为49.09%。根据综合潜力评价结果,得出枣阳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区可分为四类,基本与枣阳市实际情况相符,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各类整理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