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白细胞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解析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脑卒中(cerebral stroke)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是全世界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造成老年人长期残疾的重要原因[1]。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整个脑卒中的15%,在所有脑卒中疾病中的死亡率最高。高血压脑出血大概占所有脑出血的70%,同时,高血压也是目前已知诱发脑出血的最大危险因素。中国是世界上脑出血负担最重的国家,脑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约为全世界水平的两倍。然而,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血管病变机制十分不明晰。因此,较为系统地研究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的重大需求。单细胞测序可以在单个细胞水平上进行多组学的高通量测序研究,反映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状态以及基因结构等信息,揭示细胞之间的异质性,为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机制,以及其诊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单细胞测序手段寻找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的血细胞中独特的差异基因、细胞类型或亚类型,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为高血压脑出血血管病变防治提供新的线索或靶点。方法:本研究将8月龄的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28-34g)通过皮下埋血管紧张素Ⅱ(1000 ng/kg/min)的微量渗透泵并同时配合饮水中添加L-NAME(100mg/kg/天)的形式构建自发性的高血压脑出血模型。在模型给予后每日三次观察小鼠的行为学特征来评估脑出血临床症状[2],中风症状出现后对小鼠血液样本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处理:分别收取对照组、高血压组、模型三天组和脑出血组的外周血液样本,裂解红细胞,将得到的全部血液白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通过聚类及差异基因分析等,绘制疾病状态下血细胞图谱,找出与高血压脑出血病变相关的血液中特殊的细胞类型,通过进一步的分类和注释,获得这些异质性的细胞中新的细胞亚型C8 cluster,通过IPA分析转录调控因子筛选对关键的亚型细胞C8 cluster具有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NRF2,以及与脑血管破裂密切相关的调控通路。通过给小鼠体内注射NRF2激活剂CDDO-EA(2 mg/kg)探究对C8 cluster的影响,通过H&E染色,MRI检测多种手段观察出血点个数和出血量大小,从而研究其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作用。结果:我们对14个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样本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共捕获12万个白细胞,并注释出六大类型细胞,包括粒细胞,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红细胞。我们根据这六种细胞各自存在异质性又分为21个不同的细胞亚群。有部分细胞亚群在不同的疾病进展时期存在数量比例上的差异。与正常小鼠相比,高血压脑出血模型后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中,粒细胞显著增多而淋巴细胞大量减少,这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加重出血和死亡风险。高血压脑出血样本中Adam8、Mmp9、Adam19、Ctsd等蛋白水解酶基因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提示中性粒细胞增多后可能通过大量分泌蛋白水解酶,分解蛋白质以及胶原,破坏血管壁结构,进而引发了高血压脑出血。我们发现了一群独特的粒细胞亚型C8uster,该亚型在高血压脑出血模型建模后持续显著增多,在造模后第3天数量最多。这提示C8的增多可能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而非脑出血后的伴随现象。同时我们发现C8与其他粒细胞相比,具有较为独特的差异表达基因,高表达Gp5、Itga2b等基因。为进一步明确C8在高血压脑出血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我们通过IPA分析C8的差异基因获得C8 cluster转录调控因子NRF2。通过在小鼠体内给予NRF2激活剂CDDO-EA干预C8数量探究其对高血压脑出血表型的影响。结果表明,CDDO-EA可以通过降低C8 cluster的数量降低小鼠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减少脑出血体积、脑出血灶数量,保护脑出血的发生发展。结论: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模型刺激后,小鼠外周血中粒细胞显著增多同时淋巴细胞大量减少,且高血压脑出血模型组分泌的蛋白水解酶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中的Gp5+Itga2b+细胞亚群,即C8 cluster在高血压脑出血的进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减少血液中C8 cluster数量可以减少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KNTC1基因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使用包括46例患者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癌旁移行上皮组织以及13例其他患者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的膀胱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NTC1在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KNTC1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病例各种临床特征之间及总生存的相关性。采用RNA干扰技术敲低EJ和T24膀胱癌细胞系KNTC1表达,通过MTT实验检测细
目的:引入医疗全程管理体系,将患者信息从入院到诊疗到随访全方位详细系统全程监控,高效获取患者诊疗信息,为我国宫颈癌筛查提供全面有效的医疗信息资源。第二,通过细胞学、组织学双染技术进行疾病分流,更准确地对疾病发生发展做出判断,提高国家及患者诊疗经济效益,避免过度医疗及资源浪费。第三,探索宫颈上皮内病变发生发展基因变化,寻找新的生物标记物。方法:建立医疗全程管理体系,将整个医疗过程录入大数据系统,完成
第一部分 构建利妥昔单抗时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新的列线图预后模型和网页生存率计算器[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利妥昔单抗时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新的列线图预后模型和网页生存率计算器,以提高DLBCL患者的预后判断和风险分层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从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906例经标准R-
背景香烟烟雾(Cigarettesmoke,CS)暴露是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是吸烟对脂代谢及动脉壁脂质沉积影响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研究CS暴露对小鼠脂代谢和动脉壁脂质沉积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以及褪黑素的保护作用。方法第一部分1.利用C57BL/6J小鼠构建动物模型,分设三个实验组:CS暴露组、褪黑素保护组、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小鼠血脂,免疫组化评
主动脉弓部疾病复杂多样,如急性主动脉夹层,慢性主动脉瘤等。主动脉弓部特殊的解剖结构使患者接受主动脉弓部手术时面临多种风险。除与弓上三分支血管直接相关的神经系统风险外,心肌梗死,围手术期呼吸功能不全和肾功能不全的风险也很常见。某些主动脉疾病特殊的病理解剖以及主动脉弓部手术所依赖的特殊循环策略,有可能引起多个血管床缺血,进而导致心脏,脑,脊髓,肾脏,胃肠道和四肢的灌注不良。起初,人们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
第一部分目的:探索新型血清标记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及肾损伤分子1(KIM-1)在轻链(AL)型淀粉样变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AL型淀粉样变患者的基线及治疗后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ELISA)测定NGAL与KIM-1浓度,与其临床资料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共计173例患者纳入研究,以1年生存为预后事件确定出NGAL
研究背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成为晚期NSCLC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应用极为广泛,但治疗效果难以预测。循证医学证据认为NSCLC患者病理组织免疫组化PD-L1>=1%时,使用PD-1/PD-L1抑制剂使患者获益,但临床实践中经常取不到足够的病理组织,且每个具体病人的治疗效果差别也很大。免疫治疗通过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而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irAE即为免疫增强造成,一旦出现严重的irAE,不仅干扰正
一、肺大动脉炎相关肺高血压多中心队列研究[背景]肺大动脉炎相关肺高血压(Pulmonary Takayasu’s arteritis associ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PTA-PH)为大动脉炎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一类较罕见的肺血管疾病。PTA-PH患者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而常导致延迟诊断或误诊,预后不良。目前关于PTA-PH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状况及远期预后的资料相
这一博士学位课题由相对独立的两部分研究工作构成。第一章DNA拷贝数异常改变作为膀胱癌预后判断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膀胱癌的高复发率为患者带来了长期的身体和经济负担。目前对于膀胱癌的诊断已有多种基于不同技术平台的生物标志物,然而,对于患者复发风险的评估和预测还较少有相关标志物的报道。尽管在膀胱癌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基因组序列的改变,但目前对于膀胱癌肿瘤预后风险评估还尚未有获得广泛认可的生物标志
[研究背景]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病率在所有先天性出生缺陷患者中居首位。同时,CHD是最常见的致死性畸形,占比高达30%-50%。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 defect,VSD)是最常见的CHD,约占CHD的20%-35%。遗传因素在VSD病因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尽管基因技术已取得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