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文化、政治和经济相互融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先进的文化,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文化,并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健身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1]。”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我党要努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
河南省作为文化大省,少林拳作为我国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郑州市特有拳种,在响应党中央关于文化大发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号召下,我省如何向文化强省迈进,郑州市政府在2006年30号政府文件中指出“结合实际情况,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开展少林拳进课堂活动”,代表着中原本土优秀文化的少林拳开始进入郑州市的学校[3]。
本文以郑州市六区六县中学教师、学生和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知网、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库等进行相关资料搜集,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观察法对此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河南省特色拳种,少林拳不仅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是联合国非物资文化遗产,在郑州市有良好的群众基础,非常适合在郑州市中学进行开展,并且各群体对少林拳的开展有着积极的认识,但是在活动的开展中,武术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薄弱、学校的领导者在行动上对活动的重视度不够、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课余时间开展状况不够理想武德方面的培育没有全面地落实。
论文又通过数据分析和领导访谈,认为少林拳进课堂活动的开展需采取以下对策:一、努力创造各种条件,引进武术教师提高师资力量,或组织培训,使武术教师技术和理论水平达到提高;二、学校组织多种武术比赛,举办形式多样讲座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习武兴趣;三、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监管和激励制度,提高教师学生积极性,保证活动持续良好发展;四;武术科研工作者应深入挖掘武术文化和史料,媒体部门积极真实的宣传武术,政府做好武术传承者的保护工作;五、建立中学武术段位制考核制度,培养中学武术体育教师的教练水品,组建中学考评点,促进中学武术的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