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正在引发传统专业市场在制度安排和组织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创新与变革。本文拟运用比较制度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试图构建一种制度分析的概念性框架,对电子商务诱致下我国新型专业市场的生发机制及路径进行分析,探讨传统专业市场向新型专业市场演进过程中的制度生成以及制度演化的内生性问题。首先,在阐述了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专业市场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电子商务诱致新型专业市场生发的机制及制度形成逻辑。基于比较制度分析的理论思考,本文认为电子商务诱致新型专业市场生发的过程,是市场各单位主体在变异机制、选择机制、学习机制以及自组织与他组织机制的共同作用下适应性演进的过程。从制度层面看,新型专业市场的形成具有内生性,并且会受其所在环境如历史因素、制度环境、公共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其次,探讨了电子商务诱致新型专业市场生发的路径,认为新型专业市场的形成是一个多元体制、多层级有机互动并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的动态演化博弈过程。然后,构建了新型专业市场形成的演化博弈模型,得出传统专业市场向新型专业市场变迁的演化均衡策略。接着,尝试性地探讨了一种概念性框架——主观博弈模型,以解释专业市场参与者在电子商务诱致下,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去探索新的博弈方式的机制。认为,当“新型专业市场”这一制度安排意会的或符号的信息浓缩所引发的参与者的信念系统彼此趋同时,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专业市场就会最终达成为稳定的均衡策略。然后,对“中国小商品城”与“中国塑料城”两大专业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的现状、历史演进进行了考究,结合前面的模型探讨了这两大专业市场建设新型专业市场的博弈机理,并对他们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在建设新型专业市场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不同阶段各市场参与者对于制度安排边际效应重组过程中的利益均衡及其约束条件,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与市场主体积极性的结合,因地制宜地构建价值共创型的现代商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