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与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和创伤后成长心理状态的差异,探讨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探索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干预策略,从而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有益指导。研究方法:1.通过发放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创伤后成长量表(C-PTGI)、社会支持量表(SSR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109例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和72例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2.分析焦虑、抑郁和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心理状态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3.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并综合相关文献提出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干预策略。研究结果:1.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与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无差异(P>0.05)。骨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29.36%、15.60%)较肺癌患者(33.33%、41.67%)偏低,两类患者焦虑发生率无差异(P>0.05),抑郁发生率显著不同(P<0.01)。在人口学变量中,两类患者焦虑、抑郁有所不同,创伤后成长情况相当。2.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社会支持总分(36.15±7.08)高于全国常模(34.56±3.73),低于肺癌化疗患者(44.31±6.86)(P<0.01)。在婚姻状况上骨肿瘤已婚者比单身者主观感觉社会支持要多,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也相对较好;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上社会支持情况未见明显差异(P>0.05)。3.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积极应对得分(23.65±5.82)低于常模(30.26±8.74)和肺癌化疗患者(31.17±7.77)(P<0.01),消极应对得分(32.61±5.79)高于常模(21.25±7.41)和肺癌化疗患者(21.53±6.34)(P<0.01)。应对方式在性别上有差异(P<0.05),女性积极应对比男性少,消极应对比男性多;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4.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有显著相关性(P<0.05)。焦虑、抑郁与创伤后成长呈显著负相关(P<0.05)。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对抑郁有预测作用,能够解释患者抑郁10.4%的变异。5.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干预策略应以缓解或消除负性情绪(焦虑、抑郁),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为目的,通过加强社会支持,促进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研究结论:1.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与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无明显差异。二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创伤后成长呈中等水平,恶性骨肿瘤患者抑郁发生率较肺癌患者低。2.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社会支持情况一般,应对方式以消极应对为主。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可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产生。3.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与创伤后成长呈显著负相关,创伤后成长是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抑郁情绪的预测因素。4.应当对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采取以缓解或消除负性情绪为主的积极心理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