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词作为古老而相对封闭的词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然而对于中英介词的比较研究尚有未开发的领域。以往对于附置词尤其是前置词的研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总体而言,仍有一些局限性。首先,在内容上,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于前置词的研究,忽略后置词以及框式介词的研究。其次,在研究方法上,缺乏对于英汉附置词的历时对比和研究,忽略了语言的演变对附置词的影响。最后,在类型学视角下进行的英汉附置词的对比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把英汉语同其他语言分开,并不能更好地理解英汉附置词各自的特点。本文基于跨语言的事实以及类型学的视角,以“附置词”作为研究对象对英汉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1)从形态上看,英语中大量使用前置词。究其动因,首先,英语是较为典型的VO型语言,与VO相关的各参数之间应保持高度的和谐关系。其次,前置词的使用体现了附置词作为联系项的特征,符合Dik(1983)所提出的联系项原则。最后,在语义结构上,英语前置词可以表达前置,后置以及框式语义结构。汉语中,前置词,后置词以及框式介词均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历时角度看,汉语附置词的形态受到语法化以及语序演变的影响。此外,汉语附置词语义结构的抽象度低,需要前置词,后置词和框式介词共同合作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2)从语序上看,在英语中,“V+PP”是优势语序,这主要受到英语的VO语序类型,和谐原则以及联系项原则的影响。汉语中附置词短语的位置相对灵活,兼有“V+Adp-phrase”和“Adp-phrase+V”两种语序,但后者处于优势地位。汉语附置词短语的语序反映出汉语不是典型的VO型语言,而是VO-OV并存的语言。(3)从类型学中的格的角度看,英汉附置词所标记的格可划分为抽象格,空间格以及非空间具体格。此外,英汉与格附置词和工具格附置词的多义现象也存在共性和个性。英汉与格附置词均发展出标记受益者和接受者的功能。英语的与格附置词来源于离格标记。汉语中与格附置词来源于动词“给”的语法化,这一现象还存在于泰语以及一些亚洲语言中。汉语中的与格附置词还发展出了标记宾格的功能。英汉工具格附置词均发展出了标记方式,材料,伴随格,时间段以及原因格的功能。英语的工具格附置词还能标记被动句的施事者,汉语的工具格附置词还可以作为宾格标记。(4)核心标记以及从属标记的概念是由Nichols(1986)提出的标记语义角色和语法关系的重要模式。当英汉附置词处于相对稳固的“介+名”关系时,附置词充当从属语标记。当英汉附置词处于相对稳固的“动+介”关系时,附置词充当核心标记。同时,英汉语附置词也均存在核心标记和从属语标记的界限相对模糊的现象,符合附置词标记模式的跨语言规律。(5)本文立足于英汉语以及其他语言事实,分析了英汉附置词短语的句法功能。英汉附置词短语的首要功能是修饰动词,此时有作为核心补语以及次要补语两种情况。英汉附置词短语还可以修饰名词。此时,英语附置词短语可以直接与名词连接,或用一个附置词来连接。汉语主要采用附置词连接的方式。最后,英语附置词短语还可以直接充当谓语。本文作为英汉词类对比研究的一部分,立足于跨语言的事实,将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不仅关注英汉语自身的特点,还将其特点作为跨语言的现象来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教学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