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感染特点,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感染及早期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纳入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133例儿童ALL临床资料(化疗阶段、危险度、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等)、住院期间感染情况(感染病程、实验室指标、抗菌药物和(或)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感染部位、转归等)及患儿的营养状况(性别、年龄、身高/身长、体重)。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33例ALL患儿中,男性77例,女性56例,男女比例为1.37:1;初诊中位年龄4岁1月;低危组55例,中/高危组78例;B-ALL与T-ALL比例为5.65:1。(2)治疗期间共合并感染553例次(感染率38.7%),医院感染284例次(院感率19.9%),其中感染相关死亡3例。性别、免疫表型、危险度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无明显影响(P>0.05),而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化疗阶段、住院时长及营养状况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有影响(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中化疗阶段、住院时长、中性粒细胞数、营养状况为独立危险因素。(3)553例次感染事件中未明确感染部位的占14%,明确感染部位的以呼吸道感染(61%)最多见,皮肤软组织(2%)和泌尿道(1%)感染少见。血培养检测出的病原学中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各占44.1%、52.9%和2.9%,较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诱导缓解期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最高(58.8%),营养不良为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4)133例初诊ALL患儿,肥胖组6例,占4.5%,超重组4例,占3.0%,营养良好组91例,占68.4%,营养不良组32例,占24.1%。不同营养状况分组之间d 19、d 46 MRD的阴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阶段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8.6%。结论:(1)中性粒细胞数、化疗阶段、住院时长、营养状况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营养状况与感染呈负相关,营养状况越差,发生感染的风险越高,尤其是血流感染。(2)营养不良及超重、肥胖均会影响ALL患儿的早期治疗反应,初诊时的营养水平可作为评估ALL患儿早期治疗反应的不良因素。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我国桂林市会仙岩溶湿地睦洞湖为研究区,采集华克拉莎(Cladium chinense)、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水龙(Jussiaea repens)三种典型湿地植物、其根系沉积物和上覆水体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脉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冠心病S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云南省中医医院确诊为老年冠心病SAP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选取归一化植被覆盖指数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内蒙古地区1982—2012年的荒漠化发展趋势,并对荒漠化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植被指数(NDVI)与荒漠化水平有一定的关联,荒漠化程度越高,植被指数越低;从时间变化来看,年内植被指数满足单峰型变化,年均值变化有轻微下降趋势;从空间变化来看,植被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通过降水、气温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