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资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61例支气管肺类癌(以下简称肺类癌)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等。通过电话随访,明确患者的生存时间,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类癌的位置、大小、病理分型、TNM分期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吸烟、肿瘤家族史、年龄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61例肺类癌中,男性为39例(63.9%),女性22例(36.1%),发病年龄为29~88岁;病程自2天至2年不等,平均病程5.3月。其中,TC为39例(63.9%), AC为22例(36.1%),病变位于右肺叶较多见,为34例(55.7%)。全部病例中央型33例(54.1%),周围型28例(45.9%)。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咳嗽54例(88.5%)、咳痰47例(77.0%)、胸闷39例(63.9%)、气短30例(49.2%)为常见症状。常见检查方式为胸部CT58例(95.1%), X线胸片48例(78.7%)。肿瘤远处转移经超声诊断1例,CT诊断1例,ECT诊断2例。26例检测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其中7例出现CEA水平升高,3例NSE水平升高,1例CYFRA21-1水平升高。28例行纤支境检查,镜下活检21例,6例经病理确诊为类癌,活检阳性率为28.6%,2例经肺穿刺活检确诊,余53例经手术确诊。5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26例接受化疗,其余6例因某些因素采用以放疗、化疗为主的内科综合疗法治疗。随访6~136个月不等,失访8例(13.1%),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8%,71.2%,57.7%。单因素分析提示类癌位置、大小、肿瘤家族史、年龄因素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TNM分期的3年、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无吸烟史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肺类癌的生存率在组织分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肺类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免疫组化有助于确诊类癌并区分亚型。2.手术是肺类癌首选的治疗方法;分期早、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典型类癌预后好,生存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