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韩礼德和哈桑出版《英语中的衔接》一书,并创立了衔接理论以来,衔接和连贯理论一直受到语言学界和翻译界的关注,不少国内外专家力图确立衔接与连贯的关系及其在语篇生成中的地位。衔接被看作是生成语篇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在语篇翻译中占有重要位置。译者对于源语和译入语的衔接手段异同的认识和把握,不仅会影响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而且会影响生成译文的质量。 随着语篇分析和语篇翻译研究的发展,衔接涵盖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逐步探讨衔接与阅读、写作、文本类型、文体特征以及翻译的关系,并且进行英汉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分析衔接手段的异同对于翻译的意义。但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把握和运用衔接手段方面的讨论还显得不够,对于英汉衔接手段的差异对翻译策略的影响显得不够系统和完善。本文将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上存在的差异进行分类描述,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并针对英汉语篇衔接的差异,系统性地探讨翻译策略。 本文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简要回顾衔接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衔接与语篇分析和语篇翻译的关系,说明作者的研究目的、范围和相关概念。 第二章介绍有关衔接的研究状况,介绍了衔接的概念、分类、衔接与连贯的关系,以及韩礼德和哈桑、胡壮麟、张德禄等人对衔接理论的扩展研究,分析了衔接与语篇翻译的关系。 第三章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主题开展等方面的总体差异,提出英汉语之间在形合与意合、主语突出与话题突出、树形结构与竹形结构、无灵主语与有灵主语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两种语言在衔接方式上差异的根源。 第四章旨在对英汉两种语言在各种衔接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排比或同构、主题结构、语气与时体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差异,以谋求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对衔接手段进行有效转换。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标点圆硕士学位论文MAS卜rER’5 Tl一IES不S符号的衔接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 第五章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探讨在英汉翻译中如何重现衔接关系,有效地处理衔接手段的策略。 第六章总结英译汉的可操作性原则,以求对英汉翻译提供参考。 鉴于衔接涵盖的范围很广,本文篇幅有限,加上作者手头的资料短缺,所以说对英汉语篇衔接的差异与翻译仅仅是讨论了冰山的一角,对于衔接所囊括的每一个细节部分都有待做进一步研究。关键词:衔接;衔接手段;语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