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科技的发展及全球资本市场不断演进促使金融自由化程度加剧,国际资本市场之间联系不断紧密,上市公司的交易成本得以降低,促进各国资本在不同资本市场间更加自由地流动。外在因素和企业内在的发展需求使得我国上市公司交叉上市行为变得热门。基于此,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出发对交叉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联性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角度为交叉上市企业的股权治理和债权治理会如何影响公司绩效;并通过对比研究我国交叉上市企业与我国非交叉上市的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差异性。如此,本文试图为我国交叉上市方面的研究和资本结构和公司绩效研究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持。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明确文章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对交叉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联性进行研究,认为不同的资本结构意味着公司采用不同的治理机制,重点关注交叉上市企业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本文第二章对相关理论作文献回顾。通过归纳文献得知:交叉上市能有效帮助企业规避市场分割,创造更好的融资渠道,从而更好地帮助股票在资本市场流通,降低融资成本,分散风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投资者利益。本文认为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选择不同的资本结构就是选择不同的股权结构和债权结构。对股权结构的完善和债权结构的治理是本文研究的两个主要方面。本文第三章对交叉上市、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联性展开理论分析。本章节首先分析交叉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特点: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资本流动性强、股权结构丰富且分散、债务融资便利、但仍受国有股的负面所影响。本章节然后分析债权治理对上市公司的效应: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正面效应为股权结构效应、信号传导效应、危险破产效应监督效应;负面效应为过度冒险投资效应、投资不足效应。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本文分析得出公司股东与经理、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矛盾在公司引入债务后矛盾得到有效规避的博弈理论。在综合归纳我国交叉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特点和公司治理现状之后,本文理论分析得出交叉上市行为对上市公司具有较大的作用:帮助企业分散股权结构;有效制衡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缓减国有股负面的影响;对交叉上市能为企业带来金融广告效应;对债权外部治理也能起到有效的正面作用等。本文第四章、第五章为实证回归和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就2010年至2012年共159个交叉上市样本公司做面板实证研究,并手工配比行业一致、规模最为接近国内非交叉上市企业作实证研究。主要的检验结果为:(1)交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而非交叉上市公司表现低于交叉上市公司;(2)第一大股东国有股属性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非交叉上市公司也呈负相关但影响系数更大;(3)交叉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而非交叉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4)交叉上市公司的债务水平与公司绩效关系在一定区间范围对公司的绩效有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说明,交叉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治理效应较优于非交叉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治理,具体表现在交叉上市能够能缓解企业的代理成本,以及交叉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增加,但债权治理有待改善。但本文实证研究证实交叉上市公司仍受国有股的负面影响。但总体上,交叉上市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公司的资本结构治理。本文第六章基于全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结论,对我国交叉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治理的股权治理和债权治理的两个方面提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建议。在股权治理方面,政府应完善和健全法律制度;公司应合理对待股权集中问题和国有股持有问题。在债权治理方面,政府应积极推进立法工作,健全债务融资法律法规体系;公司应该注重对债务治理的有效利用。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交叉上市公司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