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己的花园——《秘密花园》的女性主义解读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__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49年11月24日,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出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的切特哈姆山地区。作为一名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伯内特一生创作了二十余部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小少爷方特罗伊》,《小公主》和《秘密花园》至今仍然备受广大读者的亲睐。 《秘密花园》于1911年出版问世。出版至今,这部小说已经拥有多个版本,并被译成多种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使这部小说成为一部深受读者喜爱的儿童小说。在这部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中,玛丽·伦诺克斯在一场致命的霍乱中失去了双亲。十岁那年,玛丽来到了坐落于英格兰约克郡的米瑟韦斯特庄园,那是她叔叔阿奇博尔德·克兰文的家。在神奇的知更鸟的帮助下,玛丽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弃了十年的秘密花园。经过不懈的努力,玛丽将这个濒临死亡的花园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花园。最后,在小说的结尾,全家人在秘密花园中团聚,并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本论文尝试运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理论以及西苏的“女性写作”理论解读《秘密花园》,这一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本论文引言简要介绍作者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的生平以及小说《秘密花园》的主要情节。另外,“引言”部分还阐述了运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和西苏的“女性写作”理论分析《秘密花园》的可能性。 第一章“玛丽·伦诺克斯——一个理想的女性少年”:玛丽·伦诺克斯是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笔下的一个理想的女性少年形象。第一章首先分析了玛丽·伦诺克斯的雌雄同体的性格特点。然后通过分析玛丽·伦诺克斯和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在对花园特殊的喜爱,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特有的擅长讲故事的天赋方面的相似之处,试图证明玛丽·伦诺克斯是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这位在很多方面具有女性主义作家特征的女作家的化身。 第二章“秘密花园——属于玛丽的领地”:第二章详细描绘秘密花园的成长过程。这个花园是属于玛丽的领地,秘密花园可以被解读为女性主义作家获得创造力的源泉。 第三章“《秘密花园》——一部具有独特形式的小说”:第三章阐述了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的突破了传统模式的人物刻画,将历险小说和家庭小说相结合的情节,运用约克郡方言(这一最能表达作家本人心声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使《秘密花园》成为一部具有独特形式的小说。 结语部分为全文总结,强调运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和西苏的“女性写作”理论解读《秘密花园》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法律文本产生后,在适用过程中因地域和时间以及语境的变化以及法律本身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导致法律需要解释。而翻译首先也需要一个解释的过程。因此法律解释与法律翻译在对文
本文拟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对翟理斯《聊斋》译本进行分析,长久以来,翟译《聊斋》一直由于其在翻译中的创新和改动而备受争议.最近几年,随着新的翻译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出现,译
时态表明动词的时间概念,是动词重要的语法范畴之一。时态本身的重要性及其表达时间关系时的多义性和复杂性使时态范畴研究引起了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的研究兴趣。传统语法和功
最早提出主述位概念的是布拉格学派,主要应用于交际动力学。而将主位结构理论应用于语篇分析并成为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则是由于不久之后以 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学派对
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最具代表性的“迷惘的一代”小说家,海明威小说之所以能够享誉世界除了他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冰山原则”的写作风格、以及“电文式”简洁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