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范畴视角下的英语时态多义性认知识解——以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为例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g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态表明动词的时间概念,是动词重要的语法范畴之一。时态本身的重要性及其表达时间关系时的多义性和复杂性使时态范畴研究引起了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的研究兴趣。传统语法和功能语言学较少有对时态多义性的研究,前者侧重对时态进行二分或三分的分类研究,而后者着重解决小句中的时态问题。认知语言学虽然对英语时态多义性进行了一定研究,但其研究和解读过于宽泛,未能运用认知识解方式对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多义用法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和解读,且其对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多义用法与其它相应时态所表征的时间情境缺乏比较,因而在理解时态用法方面未能给出好的解读范式。  因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取定性分析、内省法、思辨分析和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视觉框架、注意窗口、图形-背景、心智扫描等认知操作方式对英语时态中的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解读。  一般现在时可用于表示现在状态、现在习惯和现在瞬时动作,这三种语义为一般现在时的原型意义,具有高事实度的特征。通过突显和心智扫描等认知操作手段,一般现在时可以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通过转移注意视窗等认知操作,一般现在时可以用于描述过去的动作或状态;通过视觉框架的扩大,一般现在时可用于描述将来的动作或状态。基于事实度和与现在时间域的相关程度,一般现在时的多义用法可以构建出由表示现在时间域中的现在状态,现在习惯和现在瞬时动作的高事实度语义特征到表示具有假设确定性的将来动作或状态的较低事实度语义特征的认知语义连续统。一般过去时的原型意义包括表征过去事件、过去状态、过去习惯,这三种意义所表征的情境位于过去时间域之内。一般过去时的多义用法包括通过突显来表征先于过去的动作,通过注意窗的认知操作来表征现在的动作或状态,通过构建心智空间中虚拟与现实的距离而应用于虚拟语气中。根据距离过去时间域的远近,一般过去时的语义用法构建出了由表征过去事件、过去习惯、过去状态的原型意义到表示虚拟情境的非典型意义的语义连续统。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多义用法与其相应的时态所描述的情境不同,对不同情境的区别和辨析有利于相关时态的理解和学习。  本文的创新之处首先在于借助认知识解操作对英语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进行认知分析,包括视觉框架、注意视窗、心智扫描、图形-背景、主观性与客观性等;其次,本文运用认知识解操作手段对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非典型意义与相对应的各个时态所表示的语义进行比较区分,为英语时态学习和教学提供认知理据;第三,本文用图式清楚地表征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典型和非典型意义,这使得本文的研究分析更具普遍性;最后,本文构建了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语义连续统,将其典型和非典型意义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为时态多义性提供认知理据,同时扩大了原型范畴理论的解释范畴。在实践意义方面,本研究可为英语时态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通过对多路径Logit分配模型及经典的Dail算法的研究,并针对Logit分配模型及Dail算法的缺陷,提出的一种改进的Logit模型及相应改进的Dail算法,对交通分配及速度求解速度都有非
法律文本产生后,在适用过程中因地域和时间以及语境的变化以及法律本身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导致法律需要解释。而翻译首先也需要一个解释的过程。因此法律解释与法律翻译在对文
本文拟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对翟理斯《聊斋》译本进行分析,长久以来,翟译《聊斋》一直由于其在翻译中的创新和改动而备受争议.最近几年,随着新的翻译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出现,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