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是人类永恒追逐的一个话题。从古希腊时代开始,到被誉为“黑暗的时代”的西方中世纪,再到近现代哲学,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思想家。存在主义作为人文主义流派中的一个代表主张把人作为研究对象和目的,它的代表人物萨特倾尽一生思考和研究人的自由问题。萨特哲学思想中最突出、引人注目的是自由观,因此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也被当做“自由哲学”。 文章正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社会历史现实的角度及思想渊源方面论述萨特自由思想的形成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及经济危机造成的残酷历史现实使存在主义首先在德国产生,之后在法国得到巨大发展。思想上,萨特自由观受到诸多思想影响,直接理论基础则来自于:丹麦哲学家索伦·阿拜·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德国哲学家尼采和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海德格尔的存在学说。这些前辈的哲学思想为萨特哲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在批判继承前辈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萨特自由思想的基本内容。萨特把“存在先于本质”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提出人的存在就是自由。萨特早期的绝对自由表现在选择和承担责任的绝对性上。后期由于受到前期思想带来的困惑以及自身的政治介入,萨特开始怀疑、反思自己的绝对自由。再加上受到马克思主义现实的影响,尤其是实践观点的影响使萨特不断补充和修正自由观,从绝对自由到相对自由,从理论自由到实践自由的转变。 第三部分将萨特自由观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在自由的内涵问题上,萨特后期的观点认为自由是包括他人在内的自由,但本质上指的还是人的意志自由。马克思主义更是以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为前提,强调的是社会实践中主体人的现实自由。其次,在人的本质问题上,萨特认为人的本质是在选择和行动中生成的,是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承认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生成的过程,而且还看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一面,那就是人的类本质。再次,在自由和必然关系问题上,萨特排斥必然性承认偶然性,马克思不仅承认偶然性,认为自由和必然是统一的。可见,马克思主义思想比萨特的自由思想要全面、正确、深刻。当然,我们更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评价萨特的自由思想。萨特的自由观念中有其片面、不足之处,也有积极可取的成分。最后,通过结合当下社会得出几点新的启示:自由不是原子个人的自由而是以人为中心的集体自由;自由的选择不是无所顾忌的而要以价值判断为基础;自由的实现更需要道德的支撑和法律来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