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个体思想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_dolp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道》作为现代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其思想深邃博厚,逻辑论证谨严,集中体现了金岳霖先生对世界、社会、人生、民族命运等的深切关怀。他试图通过构建“新道论”来打通中国古典思想中的“万物一体”模式和西方传统思想中的“主客二分”模式间的畛域。以“新道论”为背景,金先生建立了有“个”有“体”的个体,赋与了个体之“个”以“体”。《论道》这种“体”“个”兼有的个体思想在学界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如何从哲学史的角度以个体为视域来理解《论道》并梳理其个体思想,给予其个体思想在哲学史上以合理的定位,成为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难题。“能”和“可能”是构成个体的两种最基本的成分,它们的种种“特性”和关系蕴藏着《论道》个体思想发展的秘密。由于“能老有出入”和可能的现实原则,个体的产生是必要的。这种个体是有“个”有“体”的。与中国古典思想中的有“个”无“体”的个体相比,《论道》赋“个”以“体”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此时的“个体”还是一“个体共相”,需要在时—空的秩序“帮助”下特殊的现实,即时—空的位置化。处在时空视域之下的个体有变、有动,其殊相不断地生灭。个体的变动需要遵循“理有固然,势无必至”的原则。个体的变动状态具有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双重特征,几与数、运与命并存。处于时空视域下的个体并非个体的理性之境,还要“情求尽性”、“用求得体”,达到“太极之境”。但《论道》个体思想也并非没有问题,后来金先生的学生冯契对其师的个体思想加以吸收、修正和发展。
其他文献
在中国古代和西方,经济伦理思想都源远流长。人类经济活动中有伦理道德问题,伦理生活中也有经济问题。本文旨在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社会批判理论中整理出他的经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随之而来的资源和生态危机、以及人口膨胀和发展失衡等全球性问题,使人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热潮作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国际趋势,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研究的热点问题,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正在对中国社会相关领域
消费主义是消费社会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强调对物质的花消和占有,其本质不在于满足需要,而是追求难于满足的欲望。消费主义把消费当作人生的目的
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应用伦理学之“应用”的反思,首先,文章从解释学的“应用”诠释、伦理学的“应用”概念、应用伦理学与传统伦理学的区别三个方面阐述了应用伦理学之“应用”
在权利(正当)与善的关系上,主张权利的优先性一直是自由主义的主要标志之一,罗尔斯也不例外。但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却同时受到了来自自由主义内部以及社群主义两方面的批判。前者坚
“近代自然科学”指的是“在近代欧洲诞生的那样一种看待自然、处理自然的知识形式和社会建制”,在1600年前后几十年间欧洲科学活动方式发生的根本转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