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仿生微结构表面的复合减阻特性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i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交通运输、管路输送等领域,占总阻力比重最大的是表面摩擦阻力,因此降低物体表面摩擦阻力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方式之一。受仿生学启发而衍生出的仿生微结构表面具有减阻效果良好,负面影响较少等优点,为进一步提高仿生微结构表面的减阻效果,本文将仿生微结构表面与壁面温度控制减阻技术相结合,探究其复合减阻效果,为新型仿生减阻装置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首先,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应用Fluent仿真软件对V型、锯齿型、刀刃型及梯型微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四种微结构在不同无量纲尺寸下的减阻率,其中V型微结构在h+=14.22时达到了 8.42%的最佳减阻率,接着讨论了微结构的高度、尖端特征宽度及夹角角度等因素影响微结构表面减阻的规律。其次,通过对比分析光滑平板与微结构表面边界层流场结构,发现壁面微结构的存在将其表面边界层分为谷底与尖端上下两部分,其中谷底处的表面边界层被抬高,并且聚集了大量的“安静”流体。在微结构尖端两侧产生的“二次涡对”是微结构减阻的主要原因,其有效限制了流体的横向脉动。在原始V型微结构尖端处添加尺度更小的凸起从而建立了二级V型微结构,发现改型后的二级V型微结构的减阻效果更好,最高减阻率达到了 9.33%。同时,研究了壁面温度的变化对光滑平板表面边界层的影响,发现在较高来流湍流强度下,壁温升高会增大边界层转捩雷诺数,扩大层流范围,使得流动阻力得到降低,而在较低湍流强度下,壁温升高起着相反的作用,其会使得边界层转捩过程提前发生,流动阻力增大。最后,将仿生微结构表面与壁面温度控制减阻技术相结合,分析壁面温度的变化对微结构表面边界层的影响,发现微结构表面温度升高后,其减阻效果有了良好的改善,以本文所设计的二级V型微结构为例,当其表面温度由300K升至450K后,其减阻率达到了12.6%。微结构表面温度升高后,会使得使近壁区流体的粘性增大,粘性作用变强,并且使得边界层内的速度梯度得到了降低,这减小了边界层各层之间的动量交换,使得近壁区流体的流动状态变得更加稳定,从而起到减阻的作用。
其他文献
纯经济损失在侵权领域始终争论不休难有定论,近年来对于其赔偿主体与赔偿范围及标准的讨论日益火热。在过去的很多立法中,对于纯经济损失的赔偿大多坚持着完全不赔的原则,而
目的观察加减知柏地黄汤对于围绝经期崩漏肝肾阴虚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结合相火理论及现代药理研究,对该方止血作用的机理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加减知柏地黄汤,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加减六味地黄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止血效果、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子宫内膜的变化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对药物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两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具有高可靠性,低传输延迟,超高传输速度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系统成为了通信领域最受关注的研究热点。2019年6月,工信部发放5G牌照,标志着我国
当分子被特定波长的入射光照射后,其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在通过辐射返回基态并发射比入射光波长更长的光的过程中产生荧光,或称为光致发光。荧光探针是用于定位或响应生物样本特定区域中特定刺激的荧光分子,通常由荧光团,识别基团(受体)和间隔基团组成,常见的荧光团包括罗丹明、荧光素、香豆素和萘酰亚胺等。目前,荧光探针的识别机制主要包括: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光诱导电子转移(PET),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地下管道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的基石,是城市稳定、高效、高质量运转的基本保证。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地下管道资料既存在缺失问题,又存在现有资料数据不可靠
铁路建设对于我国经济保持繁荣和稳定意义重大,按照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要求,我国2015年铁路建设领域的投资额将达到8000亿元以上,江苏未来几年的铁建投入也将
一、国内外镁化合物发展概况(一)氢氧化镁1、国内化学法氢氧化镁现状(1)生产能力及运行状况目前国内在青海地区一共有三家镁盐企业形成了生产能力:百事特镁业年产1万吨大结晶
会议
海岸带是海陆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海岸带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越来越受各国专家学者的关注。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不仅能够反映改变土地覆被的空间特征,同时还能反映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因此研究海岸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于合理利用海岸带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马来西亚半岛东岸、加里曼丹岛北岸以及菲律宾西岸为研究区域,并根据海岸带特点制定较为符合研究区的土地覆被分类体
学习判断是元记忆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多种知觉线索对学习判断都有影响,而加工流畅性和信念是解释知觉线索效应的两个主要因素,但人们关于加工流畅性和信念在知觉线索对学习判断的影响中的作用尚未达成共识。此外,国内学者常使用不同字体大小的词语或文本这一知觉线索材料,而忽视了中国词语本身结构的完整性特点。因此,本研究通过操作词语结构完整性,探究其对学习判断及学习判断的准确性的影响究竟是基于加工流畅性还
2016年11月,全国人大召开了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此次修法的最大亮点是对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管理,民办学校可以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