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掷球运动对于中国来讲是一项古老而又年轻的新兴体育项目,自1984年引入以来,虽然是非奥运项目,但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在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地掷球运动不但没有逐步消亡,反而逐渐形成了浙江、陕西、河南等若干优势地区。地掷球运动是集健身、休闲于一体,脑力活动与体力锻炼相结合的体育项目,且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男女老少皆宜,是一项便于在群众中开展的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实施的体育项目。为了促进地掷球运动在我省乃至全国的开展,对我省地掷球运动开展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我省地掷球运动开展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找出影响我省地掷球运动开展的因素,并根据国内其他优势地区的开展经验,提出适合我省地掷球运动开展的合理化建议。根据调查发现河南省内目前有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等6个地市开展了地掷球运动,本研究主要以上述6个地市为范围展开调查,发现河南省地掷球运动开展的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在开展地区不均衡和开展分支项目不均衡;目前河南省地掷球运动组织管理机构尚不完善,鹤壁、新乡、濮阳3个地市成立了地掷球协会;其中鹤壁是河南省开展地掷球运动较好的地市,表现为场地数量最多,经费扶持力度最大,承办省级以上比赛次数最多。对河南省409位地掷球运动参与者的调查结果发现,地掷球运动参与者男女比例较均衡,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超过一半,以学生、教师、企事业单位员工、离退休人员等为主,参与者年龄结构呈现青年化,40岁以下的占66.26%,个人兴趣爱好和运动健身是参与者主要的运动动机,最受参与者喜爱的地掷球分支项目是小金属球和塑质球。虽然“中国地掷球之乡”坐落河南、地掷球运动平民化的特征、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等为河南省地掷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本研究认为省相关政策的影响、未列入省运会比赛项目、宣传推广力度缺乏、组织管理机构不完善、地掷球教练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场地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掷球运动在我省的开展。河南省在开展地掷球运动的同时,了解其他优势地区的开展动态,学习先进的发展模式,借鉴有价值的开展经验,将会为河南省地掷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导向,共同促进地掷球运动在我国的良性发展。通过调查发现,将地掷球项目作为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开展、“体育+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等是河南省在开展地掷球运动过程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针对以上影响我省地掷球运动开展的因素和国内优势地区的开展经验,本研究提出了适合我省地掷球运动开展的对策:加强政府领导,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建立完善组织管理机构,引导地掷球运动又好又快发展;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着重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培养教练员创新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广大群众了解地掷球、参与地掷球;组织活动比赛带动地掷球运动的开展,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将地掷球运动引入校园,大力发展地掷球特色项目,着重培养地掷球运动后备人才;大力开发“体育+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河南省各地区宝贵又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地掷球比赛活动引入景区,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为地掷球运动的传播与推广开辟新的途径。本研究弥补了河南省地掷球运动开展现状方面理论研究的空白,通过对地掷球运动参与者和组织管理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地掷球运动在河南省开展中的一些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开展对策,希望对地掷球运动在我省乃至国内的开展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