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地区的社会动员——以宣传“民主共和”为实例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324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鼓动排满革命的同时,着力宣传“民主共和”建国主张。在国内,上海租界这一清末政坛的“中间地带”成为当时主要宣传阵地之一。本文收集整理了辛亥革命时期(约从1900年至民初)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上海创办的以《苏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为代表的一系列报纸刊物,其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902年——1905年期间、1905年——1911年武昌起义之前、武昌起义爆发——民国初年,同时介绍了这一时期上海地区妇女创办的革命刊物以及各个时期主要办报人和办报团体。 本文主要梳理出该时期资产阶级理论家通过报刊介绍和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相关内容,分析了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进行“民主共和”社会动员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民主共和”理论宣传的主要特点。通过对上海地区社会各方面对动员号召的态度的演变过程的分析,指出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进行“民主共和”理论宣传的历史意义,最后对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政治实践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其他文献
解放战争时期是近代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最为活跃的一个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自由派知识分子除了在政治上积极活动,提出自己主张外,对当时中国的经济问题、国民党的经济政策,中
地下水位的变化导致土体的工程力学性质改变,严重的导致基坑失效,地下水位变化对基坑稳定性具有重大的意义.结合某基坑工程地下水位变化导致城市污水管道侧移变形引起管道失
介绍了乌兹别克斯坦的资源状况及分布情况,同时阐述了该国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The situ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in Uzbekistan are introduced. A
油田开发过程中油层参数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含油饱和度。正确确定储层中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对于油田开发方案制定、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
文化财产、文化遗产、文物(古物、纪念物)是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法中的常见的概念。 从概念本身而言,“文化财产”比“文物”更“西方化”一些,包含内容也更多些。此外,“财产”
“社会调控”(Social Control)这个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在1901年发表的论文集《社会调控》中首次提出的。他在1920年出版的《社会学原理》一书中作了更进一步的阐释。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