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换电模式下无人配送车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d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区末端配送压力日益增大,全球新冠疫情反复无常,市场亟需一种便捷的、可提供“无接触配送”的新型配送方式。作为一种可以解决以上问题的新型配送工具,无人配送车逐渐引起社会各方的注意:有关企业加紧了对无人配送车的上路测试进程,加大了推广力度;政府部门高度赞扬了无人配送车在疫情中的表现;学术界加大了对无人配送车配送的研究。当前有关无人配送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公众对无人配送车的接受度研究和配送的可行性研究,深入考虑无人配送车配送特点的末端配送问题尚有研究空间。对配送环境而言,当前无人配送车存在上路限制;对无人配送车自身而言,受电池电量限制,无人配送车行驶里程有限,在配送过程中必须考虑能源补给方能满足连续配送的需求,当前主流的电池能源补给方式为充电和换电。充电耗时更长,费用计算与电池补充度数线性相关;换电更为便捷,但是受电池储备量的约束,费用计算主要与行驶里程线性相关。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存在的不同,使得需要分开考虑两种模式下无人配送车路径优化问题。本文具体工作如下:(1)结合无人配送车的实际运行情况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无人配送车展开研究。从无人配送车的特点、配送模式、经济性和局限性四个方面分析介绍了无人配送车。(2)考虑无人配送车在推广阶段,在部分路径禁行、收货时间、载重等因素限制下,建立了不考虑充电行为时使配送总成本最小的基础AVRPTW模型。(3)结合无人配送车连续配送需要在配送时维持电量的实际需求,分别考虑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下无人配送车的路径优化问题。在考虑道路禁行、收获时间限制、载重限制等因素的约束,在满足车辆行驶需求的前提下以最小化配送总成本和最大化客户满意度为目标,建立充/换电模式下无人配送车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4)利用S公司的实际配送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充/换电模式下无人配送车配送优化模型求得客户之间的最优配送路径。并就求解的结果对比分析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对决策的影响。最后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客户满意度、电池度电里程系数对无人配送车路径优化的影响。本文图13幅,表15个,参考文献52篇。
其他文献
通信信号调制识别作为无线通信系统接收端的关键技术,在认知无线电、频谱监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通信场景的复杂化以及调制方式的多样化,传统基于似然函数比和信号特征的调制识别方法愈发复杂,难以满足未来高可靠低时延的无线通信需求。如何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到调制识别任务中,结合数据分布特点,实现高效率的准确识别,是论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调制识别问题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大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现代城市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全面感知的大数据时代,市民生活和各行各业产生的数据呈爆发式增长,如何利用城市中积累的大量数据来分析城市运行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部门提供信息化决策支持,已经成为学术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人群流量预测是智慧城市中应急指挥的重要内容,对于城市交通管控和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人群流量变化受到城市时间、空间、天气、假日等复杂因素影
长期以来为缓解交通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大力推进公共交通建设、倡导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交通强国的建设目标,在公共交通领域中提出要发展适应城市经济和城市治理的新智能交通产业、实现交通强国“人享其行”的远景目标。虚拟导向列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新智能交通方式,能够很好的保障居民出行,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的覆盖率。但虚拟导向列车在发展建设中,突发事件带来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对大型城市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高层建筑、地铁隧道等工程越来越多,地下空间成为疏解城市拥挤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且深大基坑可以大幅提高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如何对深基坑进行合理的支护成为日益重要的研究方向。双排桩支护体系是由两排平行的桩体组成,且连梁将桩顶相连构成的刚架结构。这种支护结构侧向位移小、整体刚度大、施工快捷方便,目前广泛应用在基坑支护及边坡加固等工程中。
能够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的高铁牵引供电调度仿真平台对供电调度人员的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牵引供电调度人员的日常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是接打电话,并通过电话来了解核实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状况,并且发布相应的命令,而目前的仿真平台对这一过程的模拟仅限于文本的形式。本文对高铁牵引供电调度仿真平台上的供电调度电话的来电语音进行语音合成模拟,对语音回复的关键内容进行识别判断,这对于提升调度培训人员的参与感和训练效果具
团城湖是南水北调北京市水源地之一,承担着向各水厂供水的重要任务,水质状况良好,但淤积现象严重。为了更好地了解团城湖沉积物来源,研究沉积物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规避由沉积物内源释放而可能引发的二次污染水质问题,以南水北调北京段输水明渠和团城湖为研究区域,以沉积硅藻为研究对象,定期检测明渠中水质与藻类状况,探讨水质与藻类的时空变化规律,对水质进行评价;比较表层沉积物与外源汇入物的微观形貌、矿物组成、含量
铁路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在时空层面存在着互动促进关系,城市发展为铁路建设提供物质基础,铁路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交通支撑。我国高铁建设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高铁客站是城市化进程中将城市与铁路交通进行联系的主要场所。站城一体化在确保区域价值的基础上,融合了站与城,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与高效发展。在站城一体化的理念下,高铁客站与城市呈现出站城协同发展的趋势,其表现是高铁客站与城市在交通、功能和空间上的一体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减震耗能球型钢支座,该新型支座将板簧元件与软钢元件采用上下连接的方式组合形成减震耗能部件,并将其放入球型钢支座中形成减震支座,本文研究的这种新型减震支座改变了原来板簧与软钢隔层放置的构造形式,将板簧与软钢独立开来,以类似系杆拱的构造形式工作,这种构造形式构造简单、工作机理清晰,实现了板簧与软钢功能分离的特点,易于更换。本文将采用试验研究、有限元计算以及理论分析的方法,对新型支座减
随着光传送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光网络故障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确保光传送网的服务质量,减少网络故障带来的损失,对光传送网故障定位技术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光传送网故障类型可分为硬故障和软故障,其中软故障是由于光传输设备性能参数劣化导致的,会对网络运行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相对于硬故障,对其进行定位更为复杂,因此研究光网络中的软故障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1)结合常见的光传送网告
构建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是解决远距离大容量电能传输的有效途径。针对一个能源基地为多个负荷落点提供电能的应用情景,可采用不同地理位置的受端各换流站阀组级联的方式构成多落点直流输电系统。合适的控制策略与保护方案是输电系统平稳运行的前提,而输电结构的变化导致原有控制策略与线路保护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级联结构。本文从原有特高压直流系统控制保护方案的适应性分析出发,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提出适合多落点级联型系统的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