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游客的消费偏好也在发生转变。游客的出游目的逐步转向追求高品质文化享受和高层次精神体验,而影视场景沉浸式体验项目恰好能满足游客的这些需求。本文从游客凝视理论视角出发,对影视场景沉浸式体验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力图探析游客凝视与沉浸式体验行为的内在关系,对影响游客获得高质量沉浸式体验效果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进而发现影响影视场景沉浸式体验项目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期为同类沉浸式体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游客的消费偏好也在发生转变。游客的出游目的逐步转向追求高品质文化享受和高层次精神体验,而影视场景沉浸式体验项目恰好能满足游客的这些需求。本文从游客凝视理论视角出发,对影视场景沉浸式体验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力图探析游客凝视与沉浸式体验行为的内在关系,对影响游客获得高质量沉浸式体验效果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进而发现影响影视场景沉浸式体验项目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期为同类沉浸式体验项目实践提供参考。本文以影视场景沉浸式体验项目“一路有戏”为研究对象,以游客凝视理论为依据,通过文献梳理分析归纳出影视场景沉浸式体验项目中游客凝视体验水平在“前凝视”、“凝视行为”、“凝视结果”三个阶段呈现出由浅至深的变化。结合沉浸式体验影响因素,借鉴旅游期望、旅游情境、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等各方面研究成果,提炼出3个一级变量,11个二级变量,以此构建出“一路有戏”影视场景沉浸式体验项目的游客体验效果影响因素模型,做出研究假设,并以问卷调查方式对“一路有戏”项目展开调研。围绕游客特征、游客前凝视、游客凝视行为、游客凝视结果等方面设计出调查问卷题项,利用问卷星以网络社群发放和滚雪球发放方式进行线上问卷调查,最终回收297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22.0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信度效度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在前凝视阶段,游客兴趣偏好对沉浸式体验效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游客的体验期望、以往经历无法对游客沉浸式体验效果产生正向影响;(2)在凝视行为方面,舞美视效、歌舞音效、情节内容、互动参与对游客体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演出环境对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效果无法产生正向影响;(3)在凝视结果方面,游客基于前凝视和凝视行为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和重游意愿对沉浸式体验效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游客的分享意愿无法对沉浸式体验效果产生正向影响。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围绕游客体验效果、“一路有戏”项目实际情况、影视场景沉浸式体验项目发展等问题对23名游客进行深度访谈发现:(1)该项目对游客具有十足的吸引力;(2)本地文化融入不足致使该项目缺乏地方特色;(3)该项目的演出环境对游客获得深度体验形成阻碍;(4)影视场景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发需融合高科技手段发展。基于以上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影视场景沉浸式体验项目的文化内涵和互动参与对游客吸引力较强;(2)游客对影视演艺要素的凝视直接影响其沉浸式体验水平;(3)场景要素的质量和创新是影视场景沉浸式体验项目发展的关键。基于此,对“一路有戏”项目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丰富文化内涵,迎合体验期望;(2)创新展演内容,丰富游玩过程;(3)优化演出环境,做好服务保障;(4)融入现代科技,加强互动参与。最后对影视场景沉浸式体验项目可持续发展归纳出以下启示:(1)以“本土文化+影视”筑牢文化之根;(2)以“多维创意+展演”强化内容之魂;(3)以“多感官互动+参与”稳扎项目之基;(4)以“光电科技+服务”激活发展之源。
其他文献
目前微生物腐蚀(MIC)在工业环境中已成为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其是造成腐蚀损坏、设备故障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部分经典的腐蚀理论能够解释一些微生物腐蚀的现象,但这些机理的片面性也逐渐暴露出来.随着对腐蚀菌种类的研究越来越多,人们对微生物腐蚀机理的认识也更加全面深入.本文重点介绍了易导致腐蚀的微生物种类及特征,如硫酸盐还原菌、硝酸盐还原菌和铁氧化菌等,并总结了微生物腐蚀机理中基于生物能学和生
以杭州市为例,探索“双碳”目标背景下职业院校“双碳教育”模式。在脱碳技术、CCUS、碳循环经济架构方面,职业教育应当设立专业学科,丰富碳中和教育的框架与核心理念,关注“双碳教育”的落地,全面参与城市脱碳。提升碳中和教育的持续能力,推动“双碳教育”脱碳教育全民化和社会化,职业教育责无旁贷。
数字人文是近年来人文社科与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学界对其认识尚未统一,批判与反思同数字人文相依相伴,数字人文研究进程中争议与分歧不断。论文试图基于数字人文与其潜在对话者比较的视角,从数字人文的概念、研究主体、研究范式、技术工具4个层面梳理这些争议,以求在争议的探讨中构建共识。论文从伞状界定的困境解读数字人文的概念论争;从角色冲突与角色建构的视角探究数字人文研究主体的衍化;从人文研究科学化与人文精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之一。环境中的重金属,不易在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过程中被清除,并且易在生物体内富集和转移,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同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污染过程具有隐蔽性、潜伏性、不可逆性、长期性、间接危害性、伴生性以及治理难和周期长等特点。因此,亟需获取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污染分布信息。土壤环境状况与污染空间分布信息最常用、最直接、最重要的获取手段就是通过土壤调查。土壤
针对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有机物及氮磷浓度高等特点,采用气浮-两级UBF-A/O(MBBR)-陶瓷膜MBR组合工艺进行处理,介绍了主要设计参数、设备配置、运行效果及处理费用。长期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出水COD、 BOD5、 NH3-N、 TN和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7、 6、 3、 11、 0.4 mg/L,优于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B标准和GB/T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把实现育人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学科育人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是实现学科育人目标的主要操作者。但是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能否实现学科育人目标,多大程度上实现学科育人目标,哪些因素影响了教师学科育人目标的实现,这些问题并不是十分清晰。学生在小学阶段受到的教育,可以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小学生的主要培养者小学教师的育人实践就显得
本文在陆港型枢纽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双碳”理念的提出以及物流业的低碳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寻找陆港枢纽城市的物流发展与城市碳排放总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评估低碳试点政策,即低碳约束对陆港型枢纽城市物流发展的影响。为了掌握现有的陆港型枢纽城市的物流发展水平,本文遵循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结合陆港型枢纽城市的特点,构建了陆港型枢纽城市的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TOPSIS法对陆港型枢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