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已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其死亡率和发病率正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本研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建立Ⅱ型糖尿病斑马鱼模型,探讨南非传统药物Sutherlandia frutescens(L.)R.Br.(Fabaceae)对模式斑马鱼糖脂代谢的影响和作用机制。首先,我们使用超纯水和80%乙醇提取Sutherlandiafrutescens,得到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D-松醇的含量,结果证明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接着使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结构确证,最终证实了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D-松醇且含量高达92mg/g。其次,我们对两种提取物、阳性对照药盐酸二甲双胍以及标准品对照药D-松醇进行了毒性的研究。分别用药刺激受精后24h的斑马鱼(胚胎)仔鱼,观察了斑马鱼的早期发育情况,包括形态特征、心脏发育、孵化情况、畸形情况、死亡情况等。结果发现,S.fru-OH的毒性作用强于S.fru-H2O。当S.fru-OH浓度高于50μg/ml时对斑马鱼表现出急性致死毒性,出现抑制胚胎自主运动、孵化率、心包囊肿、出血及卵黄囊肿胀等畸形特征,死亡率也明显升高。而相同的状况在S.fru-H2O大于300μg/ml时才出现。至此,我们得到了急性致死剂量和慢性致毒剂量,为下一步的实验浓度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我们使用100μM cAMP和1mM DEX处理受精96h的斑马鱼仔鱼,共同孵育48h后,我们得到了 PEPCK基因过表达且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量降低的斑马鱼仔鱼Ⅱ型糖尿病样模型,并通过这一模型研究S.fru调节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基本情况。结果显示,S.fru治疗后可以引起包括PEPCK、GLUT2、GP、G6Pase、GYS1、PFKFB3、INSa、INSRa、INSRb在内的多个靶基因显著地上调或下调,通过调节糖脂代谢相关基因来影响胰岛素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增加肝脏对葡萄糖的摄取,促进肝脏糖原的合成,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显示出了较好的降糖潜力。尤其是乙醇提取物的降糖效果,在调控GLUT2、GP、GYS1、INSR、PEPCK基因的效果要优于水提取物。虽然二甲双胍是目前市场上最广为认可的降糖药物,但它不能提高GLUT2的表达,也无法降低GP的表达。总之,本实验以斑马鱼仔鱼Ⅱ型糖尿病样模型证实了Sutherlandiafrutescens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进一步探明了其抗糖尿病作用的科学内涵,为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为天然药物的筛选与使用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