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信任是指个体基于对匿名他人行为和意图的善意预期,自愿将社会资源交由对方处置的一种心理意愿。作为一种社会信号机制,人际信任具有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增强个体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作用。为此,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一直受到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多个领域专家的关注。有研究发现人际信任水平依赖于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能力越强的个体越能够削弱他人对自己的信任疑虑,从而获得更多的信任,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个体也越愿意信任他人。这一研究表明自我控制能够促进人际信任,但其具体作用及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机制尚不明确,针对相关选题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仍然比较匮乏。依据人际信任的双加工理论可知,人际信任包含冲动成分和沉思成分两种彼此拮抗的认知过程,冲动成分主要与情绪和情感有关,而沉思成分与主要观点采择、价值取向、自我控制等认知因素有关。因此,本研究拟探讨自我控制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综合考虑自我控制、价值取向、认知共情和人际信任四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一:采用自我控制量表、价值取向滑块测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江苏省高校的329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量,旨在考察大学生自我控制与人际信任水平之间的关系,及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两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研究二:所采用的被试群体与研究一相同,让被试根据自身情况完成由Yamagishi等人编制的信任问卷,考察大学生自我控制与一般信任和信任倾向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二者之间是否起中介作用;研究三为实验研究,从研究一中筛选出237名被试完成单次信任博弈任务,考察自我控制与信任行为之间的关系,且考察了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两者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通过多重中介效应分析发现:(1)自我控制、价值取向、认知共情和人际信任两两之间正相关显著;(2)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不仅能够单独在自我控制和人际信任之间起中介作用,且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和人际信任之间起链式多重中介效应;(3)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与一般信任和信任倾向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机制并不相同,价值取向在自我控制和信任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和一般信任之间起不完全中介作用,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和一般信任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4)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不仅能够单独在自我控制和信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且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和信任行为之间起链式多重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