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不同的是其本身在国民经济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及其重要战略意义。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在重要战略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有企业不像民营企业以逐利为主要目标,更多的是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计民生的重任,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近些年来,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对国有资产管理人治理状况的评价逐渐成为人事变动决策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参考,并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信息。在新的监察法颁布后,为深入贯彻“监督挺在前”的重要方针,对国有企业的主要领导核心进行经济责任的审计也成为了监察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逐渐发展并完善,虽已走过三十多载,但与欧美问责审计机制上百年的历史相比,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各项制度和办法出台,经济责任审计也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和模式化,但在实际开展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如程序不合规、审计方法不当、评价体系不适用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审计内容出发,对开展的审计全过程进行详细介绍,较为系统的梳理出存在的各项问题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对完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并从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风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同时进行总结评述,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主要对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包括含义及特点、方法及风险,审计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及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案例分析部分。首先,介绍了X国企的基本情况及其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及人员结构,同时对其A子公司的主要情况作了简单介绍;其次,对X国企审计部在对A子公司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介绍;最后,对审计的主要内容和全过程进行详细说明;第四章,对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第五章,针对完善X国企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是结束语。通过案例分析及总结,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国有企业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其成立的初衷以及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注定了对其主要领导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将不可避免的存在较大的风险,尤其是在要求审计全覆盖的今天。因此,审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科学使用审计方法,正确定位审计职责,认真执行审计程序,公正客观的出具审计报告才能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文本采用规范式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X国企对其A子公司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例,揭示了整个审计过程中在选用审计方法、确定审计样本、做出审计结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从而提出完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