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下的村民政治参与——以豫东杨庄村的调查为基础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y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进村民自治、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是党和政府确定的长期战略目标之一,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战略选择,关系着农村发展的方向。农村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除了要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外,主要的还是要有一个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带动农村群众致富奔小康。这个班子的成立也离不开当地群众的参与,村民自治为村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平台。广大村民可以利用手中的选票决定哪位候选人上台为自己服务。尽管村民自治在我国经历了多年发展,取得比较积极显著的成果,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被渐渐挖掘出来,他们对村两委选举有了一定的了解,农村地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局面。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当前宗族势力死灰复燃,他们形成的庞大势力对村民的政治参与有效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些地区的宗族人员积极地施加影响,干扰村民投票的自主性;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许多地方的村民公民意识尚不具备,但市民色彩浓厚,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可以联接成不同的小集团,进而在村民参与村两委选举时对各自交际圈的不同村民进行说服拉票活动,这也违背了村民自主性利益表达的初衷。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民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不利于农村地区的和谐有序发展,会对农村政治发展产生影响,从而不利于更好地推动和谐农村的面貌建设。本文通过对豫东地区杨庄行政村的实地调查,进行描述性分析,从微观上提供一个关于区域性村民政治参与度研究的个案,从而更好地加深对村民自治及农民政治参与的理解。
其他文献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实行以控制人口质量和人口数量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的增长幅度开始下降,人口数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然而一进入21世纪,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就逐渐显
我国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包括城市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然而城市居委会与农村村委会成员性别结构却存在很大差异,居委会成员以女性为主,而村委会成员以男性为主。笔者通过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村庄兼并的政策下,大量村庄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希望以此加快其现代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村庄共同体中不同的利益群体:政府、公司和居民以及外地人分别成为了
旧有的“韦伯式命题”关注的是理性资本主义是否会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诞生的问题。本次研究则是从“基督新教对于普通民众生活的塑造”这一有别于旧有的“韦伯
广告传播正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中形成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在广告传播及其所表现出的消费主义的作用下,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休闲娱乐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都
集体行为是社会学研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在国外研究丰富的基础上,近年来国内社会学者对集体行为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个体的行为不仅仅受到本身意愿的影响,还不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