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著作权登记制度构造研究

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f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作权登记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其财产权利而构筑的“篱笆”,将财产权利从公共领域中隔离出来,从而确立财产权利的边界。虽然自《伯尔尼公约》签订以来,登记不再是获取著作权的必要条件,但是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著作权登记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其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创作者和创作成果,同时也可以方便创作者利用创作成果实现著作权资产化。目前,我国著作权的初始登记和转让登记均为自愿登记制度,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创作者的登记成本过高,登记管理成本同样耗时耗力。(2)著作权登记证书的证明力较低,难以成为决定著作权归属的关键证据。(3)著作权转让登记制度缺失,不仅提高了作者的转让成本,而且催生了大量孤儿作品。(4)登记机构职能不明确,相关部门未能及时修订关于著作权登记的规定。由于我国著作权登记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诸如版权“一女多嫁”等乱象频生。近年来新兴的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我国著作权登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助于著作权的确权与维权:(1)区块链“去中心化”特点可以有效降低作者的登记成本和登记机构的管理成本。(2)时间戳与哈希值技术因其不可篡改性可以有效提高著作权登记数据的证明效力。(3)智能合约由代码执行,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免去了第三方中介的利益抽成,可以有效激励著作权的转让登记。(4)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不依赖中心化登记系统,从而不会因为相关部门的职能转变而造成管理混乱。此外,区块链登记数据效力也已逐步获得我国法院的认可。随着区块链技术不断成熟,司法、行政部门与区块链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合作也日益密切,这些条件为构造我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著作权登记制度提供了契机。由于区块链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暂时没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著作权登记规定。但是通过对域外现行著作权登记制度的比较,可以借鉴美国版权法中关于初始登记的激励措施以及美国佛蒙特州区块链法案中的区块链证据自我鉴真规则。同时,也可以吸取Quantstamp公司“以链治链”的经验和Aragon平台的分布式管理思维来构造我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著作权登记制度。首先,初始登记可以在自愿登记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例如可以将著作权登记作为作者在著作权侵权纠纷诉讼中获得一定优势或在某些情况下获得额外赔偿的条件。著作权转让登记应采用登记对抗主义,同时引入善意第三人制度辅以配套。其次,应构建统一的争议解决平台,从区块节点中选取一定数量“法官”进行裁判,并且建立相应的“法官”评价体系。再次,应赋予区块链登记数据自我鉴真地位,只要当事人提交真实有效的证明文件和记录,该区块链登记数据即具有自我鉴真特性,不需要依赖司法鉴定机构或其他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证明该数据的可采性。最后,应明确区块链登记服务提供者的安全管理责任及侵权责任,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的登记标准,并采用区块链安全审计协议等智能监管模式来实现“以链治链”。
其他文献
学位
自古以来,“三农”问题始终根植于国家和百姓心中,聚焦着无数关注。农村人口基数大、法律意识薄弱,如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始终是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应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同时强调保障农民在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成员权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我国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之一,是土地等集体资产的经营者、管理者,同时,也承担着农地等集体资产
学位
学位
学位
基于商事交易过程中的规范性不够,实体及程序不够严谨,导致了当前商事活动中因公司担保问题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担保合同的司法认定无论是对公司、公司股东,亦或是债权人、担保人都有着深远影响,如何均衡保护各方权益是重中之重。司法实践中,公司对外担保的争议焦点主要表现为公司越权担保的效力认定以及担保责任的分配问题。由于最新出台的《民法典》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对此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判定标准,致使司法裁判缺乏可操作
与传统合同不同,智能合约的履行不依赖于当事人的法律行为,而是在成功缔结合约后便会按照事先确定的技术逻辑自动执行合约条款,这就是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特性。同时,智能合约还具有匿名性的特征,双方无需公开真实身份便可完成交易。因而利用智能合约进行交易不仅能够克服传统合同低效率高成本的问题,还能够更好的保护交易双方的个人信息和财产。亦与尼克?萨博此前提出的因缺乏可靠的技术支持,而只被当成一种设计理念的“智能
公法保护是早期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主要保护方式,后来私法也越来越重视对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个人信息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重要资源。互联网技术、大数据运用的发展使个人信息的收集、流转次数更加频繁,有关个人信息侵权的案件呈现出数量多、内容复杂、维权难的现象。应时代发展要求,《民法典》人格权编开创先河,个人信息保护的民事基本法律制度应运而生。此制度不仅能够回应现今社会发展遇到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作为先买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目前随着租房者人数的增多,有关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矛盾与纠纷也日益突出,纠纷也呈现数量多、案件复杂的趋势。从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在我国的立法沿革来看,以1984年在全国范围内被正式确立为起点,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至今已运行30余年,经历了四次不同程度的修改并不断完善,在保障了市场交易安全和人们居所的稳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