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藻(1799~1862),字蘋香,浙江仁和人,祖籍徽州,生活于清代中晚叶时期。生性聪慧,深受父母宠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在文化氛围的良好熏陶下,她和周围的其他闺阁女性一样,开始热衷于文学创作,并且喜欢与众多文人、才女以诗词相唱和。除导言和结语外,本文拟分四部分对吴藻其人其作进行较系统的探讨。 第一章考述吴藻的家世生平和交游。第二章通过作品分析作者的心态:吴藻的创作生涯大致经历了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内心与外界的冲突、交友咏怀的宽慰、人生理想的破灭和对淡定心境的追求这五个阶段。在这二十多年的创作中,她由当初的一个满腔热情与不平的少女逐渐成长为一位追求清静、淡泊的成熟女性。在她的一生中,可以让她聊以自慰的就是,通过展现文才,得到当时一些开明人士的认可和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她对功名的渴望,并且结识了一大批仕女、文人,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原本单调、局促的生活。作为官方统治思想的那一整套对女性思想言行进行规范、限制的伦理教条,造成了她婚姻的不幸,而自晚明以来的那股个性解放思潮影响到女性,促使她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却又注定吴藻会和当时的社会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为了抚慰自己凄苦无望的情绪,她在后半生选择了潜心礼佛,但她这一生一直都没有从苦闷和压抑的心态中摆脱出来。 第三章对吴藻词作中最令人注目的梅花意象进行个案剖析:她频繁地使用梅花这一意象,这种梅花意象和她的身世、心态有着莫大的关系。透过这种梅花意象,我们可以发现,它更为集中地展现了吴藻心态演变的过程。梅花在早期偶尔被作为她的情怀点缀,或者暗自寄托着少女怀春和对现实幽怨不满的心事;中期,梅花意象开始突显出女词人内心的幽冷孤苦;到了晚期,梅花更是被女词人赋予了冰清玉洁、高雅脱俗的精神特质,与佛教因缘结合起来,使得她在后半生里抛却红尘俗念,仅以“修得到梅花”为唯一的人生追求。 在上三章,探讨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考察出她一生的心灵走向,并藉此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