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时期防治官吏腐败制度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代以来,官吏贪腐之风盛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百姓苦不堪言。宋太祖作为亲身经历者,深切感受到官吏腐败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严重危害。即位后,他极力打击官吏腐败犯罪,采取一些积极措施防治官吏腐败。首先,从预防官吏腐败犯罪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严密的职官管理制度,通过改进选官制度以选拔真才,改革任官制度以避免官吏专权,完善考课制度以促使官吏恪尽职守,制定奖廉制度以激励官吏廉洁奉公,实行厚俸制度以调动官吏做官积极性。宋太祖还注重对官吏的廉政教育,以教导官吏清廉守法。其次,从惩处官吏腐败犯罪的角度出发,宋太祖十分注重法制建设,并于建隆四年(963)编成《宋刑统》,使得打击腐败犯罪有法可依。同时,以重法惩治贪赃官吏,官吏一旦犯赃大多判处弃市或直接杖杀,并限制他们适用法律特权,在一般情况下,不赦免、不叙用犯赃官吏。本文分四个部分对宋太祖时期防治官吏腐败制度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概述宋太祖时期官吏的贪腐状况。将当时的官吏腐败犯罪总结为贪污、受贿和违法经商三种表现形式。然后,从宋太祖反贪的社会背景出发,分析官吏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为研究该时期防治腐败犯罪作铺垫;第二部分讨论官吏腐败犯罪的预防制度。首先从选官、任官、考课、奖廉以及厚俸制度这五个方面介绍宋太祖时期的职官管理制度。之后探讨了官吏的廉政教育制度对预防腐败的积极作用;第三部分研究官吏腐败犯罪的惩治制度。以当时主要的惩贪法规——《宋刑统》为分析材料,对官吏腐败犯罪进行归类分析。接着将宋太祖惩贪手段的特点总结为重惩贪赃和对犯赃官吏进行限制;第四部分对宋太祖时期反腐举措进行思考。分析这一时期反腐举措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并提炼出这些举措对现今中国反腐败的借鉴意义。宋太祖时期的反腐制度承接唐制,但同时又有自己的时代特色。宋太祖在反腐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这些反腐制度的作用下,当时的吏治较为清明。但由于封建制度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宋太祖本人经常以言行破坏法律,使得防范和打击官吏腐败行为的实际成效大打折扣。总的来说,宋太祖对于官吏腐败犯罪的防治既有积极一面,亦有消极一面。本文将尝试从综合性的角度研究宋太祖时期的反腐制度,以期对当今的反腐工作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日本民族构成复杂。除包括北方虾夷在内之少数"原住人"外,主要由外来之"渡来人"组成。其成份以来自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为主,尚有部份来自南洋群岛。有充分材料表明,自从殷王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农村劳动力以流动而非转移的形式进城就业,这一特征直接导致了农村存在大量留守儿童。本文以家庭教育为着眼点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提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沉井施工以其占地小,施工深度深,工程费用相对较低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欢迎,其施工技术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施工中常常会遇到由于制作和下沉过程中的施工措
采用单轴式声悬浮方法研究了环己烷液滴的蒸发过程,发现环己烷液滴的蒸发可以使自身温度降至熔点以下并发生凝固.高速摄像实时观测表明,环己烷晶核开始形成于液滴赤道附近,并
马克思恩格斯工人阶级经济斗争观有一个形成和发展完善的过程。早期,马克思恩格斯不主张工人进行没有成功希望的经济斗争。随着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他们重新评价了工人经
以聚醋酸乙烯酯(PVAc)为配体,与CuC l2在乙醇溶液中进行反应,生成PVAc-Cu(Ⅱ)配合物。合成反应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时间以2 h为宜;用电导率法得出PVAc-Cu(Ⅱ)配合物中金属离子
为获得奥尼罗非鱼侧翼MSTN基因的3’未知序列以完成奥尼罗非鱼MSTN基因全序列的克隆,采用反向、巢式、降落等3种PCR技术对该未知序列进行克隆,对克隆到的序列进行测序,并与已
本文根据2011-2014年对吉林省龙湾国家森林保护区内的金川泥炭沼泽湿地水位动态的观测结果,分析了枯水、平水和丰水年不同降雨强度下湿地水位变化及其特点,并利用分布式物理
自唐末纷乱,五代诸强均未能统一中国,唯赵宋王朝完成相对统一并延续国祚三百年。赵宋能有此成就,原因之一在于对各地的有效整合。诸多层面的整合中地域观念的整合占据了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