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软件界面中认知元素的分类与整合设计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b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软件产品中,尤其是一些大型工具类的专业软件中,其界面信息往往具有较高的领域知识的认知难度。软件界面信息的组织与设计将最终影响用户认知效率。同时,在大数据与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量的指数级增长和实时的传播方式,影响并改变着现代设计思维。海量的信息逐渐成为设计的重要资源和数据来源。设计理论研究是基于理论与事实依据的。设计理论源于设计实践。本文研究问题来源于参与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现代设计大型应用软件的可信性研究》以及三维软件设计项目实践。论文研究的对象是三维软件界面信息。本文以认知元素为切入点,主要研究了基于三维软件界面的认知元素分类与整合设计。“设计方法”是主要研究领域。研究以克罗斯(Cross)的“设计—科学的互为补充论”作为基本的设计哲学观,主要以迈耶(Mayer)的多通道认知理论为基础理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方法,构建三维软件界面信息分类模型及其整合设计方法论。从方法论层面来说,研究通过界面信息认知元素分类,构建一种面向三维软件的设计、开发与迭代的辅助设计方法。本文研究的关键问题是:三维软件界面中认知元素的分类与整合设计。具体研究可细分为:1)三维软件界面信息中认知元素的含义与类别。2)从设计者角度,三维软件界面信息的属性分类模型。3)界面信息的分类模型在整合设计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内容为:首先,通过文献查询与典型三维软件案例,分析三维软件界面信息的认知元素特点。其次,通过实验与案例,确认三维软件界面的认知元素类别,并构建面向三维软件界面信息的属性分类模型。第三,基于三维软件界面信息的属性分类模型,开发了辅助设计工具软件。在理论依据层面,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法与比较分析法。首先,对认知科学、设计学科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其次,以迈耶多通道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认知元素、三维软件界面信息等相关文献。通过比较分析上述文献,为设计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在事实依据层面,主要为两个实验与两个问卷,即《基于文本元素和3D图像元素的认知转化实验》、《文本元素与图像元素认知效率实验》、《一般用户偏好问卷调研》、《设计领域专家对设计相关信息的重要性评级问卷调研》为主要实验数据来源。同时,在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博士研究交流期间,作为核心设计成员之一,将实验分析与结论应用于作者全程参与的三个设计案例,即《Logo Up程序式三维建模软件》、《Neobox三维打印操作系统》、《记忆留声—声音建模软件》。这些设计项目为本文提供了详实的设计案例支撑。同时,每个设计案例研究又均包含了实验、可行性测试、问卷调研、观察实验、统计分析,以及近千次的稳定性测试数据。通过实验、测试和调研获得的数据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客观数据支撑。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形成相互支撑关系,形成理论研究—实证数据—设计案例的递进和论据关系。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如下:第一,基于迈耶多通道理论,确立了三维软件界面信息两种认知元素:1)文本元素;2)图像元素。构建了文本元素与图像元素关系模型。《基于文本元素和3D图像元素的认知转化实验》结果表明,从文本元素转化为3D图像元素过程中,存在认知转化差异。被试者对空间认知和表达的基准面存在差异。《文本元素与图像元素认知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操作信息密集的区域,误操作数量多。同一界面中,不同功能文本元素和图像元素混合出现的区域,误操作次数多。将上述实验成果运用到《Logo Up程序式三维建模软件》开发中,初步验证了理论研究的可行性。第二,构建了面向三维软件界面信息分类模型。具体来说,基于流程与内容维度,确立了界面信息的四个类别:1)操作信息;2)非操作信息;3)结构化信息;4)非结构化信息,并以这四种信息类别为基础,构建了面向设计者的三维软件界面信息分类模型(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Modeling,简称:ICM)。将ICM运用到《Neobox 3D打印操作系统用户界面设计》项目中,满意度量表结果显示,86.4%的用户认为使用容易,体验满意度较高。这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第三,基于ICM,设计与开发了一种面向设计者的辅助设计工具软件-ICMS。在设计过程中,为设计者提供辅助界面信息分类、存储、统计和分析的辅助设计工具,以提高设计者的设计效率。最后,提出了一个面向设计者的界面信息认知流程理论框架。
其他文献
研究一 头-颈椎非线性三维有限元复合模型的构建与验证目的:本研究拟构建一个优良的、能较为准确表达头颈区域力学响应的非线性头-颈椎有限元模型(Finite element model,FEM),包含下颈椎运动单元及枕骨-寰椎-枢椎运动单元,作为承载骨骼肌建模的基础模型。方法:一名23岁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影像资料作为模型构建的资料,分别应用Mimics 19.0、Geomagic Studio 20
本文以晋陕蒙三省交界处的沙镇为田野地点,按照民族学文献梳理、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沙镇文化自觉的历史场域、现实社会结构场域、社会治理场域、社会关系场域以及最为重要的文化交流场域,从而串联起沙镇的社会分化和社会整合。然后从蒙汉文化互动、地方性互惠、共同体意识形塑的生活实践中得出文化自觉这一理论主题。并通过经济冲击与文化回应的叙述方法,概括了沙镇基于蒙汉文化互惠的文化自觉推动沙镇社会
我国在英语教学上不断尝试引进、发展、融合不同教学法以促进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法经历了包括语法翻译法、听说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混合教学法等不同方法的发展过程。从教师角度出发的教学研究及教师教法探究将探索的重点从方法论细化到教师作何行为,教师为何如此行为以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学习所存在的影响方面,从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教学信念、教学态度、身份/角色认同等方面进行探究。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语是富含意义
基于艾滋病的中医共同病机的研究,在其血脂异常的患者中,我们选用小四五汤治疗艾滋病患者抗病毒前后出现的血脂异常,尤以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中某些药物副作用,如服用克立芝片(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和依非韦伦片后所致的血脂异常升高,发现小四五汤能明显降低血脂,提高了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
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和积聚能够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重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但是,关于蛋白质积聚引起细胞功能紊乱甚至死亡的分子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疾病是一类由多聚谷氨酰胺异常延伸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PolyQ序列的长度超过一定的阈值会成为淀粉样积聚核心,促进蛋白质的积聚。PolyQ疾病具有单一的致病基因,且致病蛋白质中的积聚
阿旃陀石窟以其建筑、雕塑与壁画“三位一体”的独特成就,成为印度佛教艺术的典范,堪称“印度的敦煌”,尤以壁画享誉。现存壁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早期壁画绘制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之间,第二阶段绘制于伐迦陀迦王朝哈里塞那时期的公元5世纪中后期,约略与云冈昙曜五窟同时。从开始到结束,长达六百年之久,虽然这两个阶段之间有四百余年的间隔。阿旃陀壁画体现了印度佛教绘画史的关键节点:印度早期绘画(第9、1
民族地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不仅弘扬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而且带动了当地居民收入增长。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了民族地区的对外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特色优势产业开发等;加快了民族地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助推民族地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
“小立课程,大作工夫”一句,为课程学者熟知,然而对作为古典德育课程关键话语的“工夫”,我们或可给予更多重视。事实上,在“工夫”一词背后,蕴含着一套具有中国风格的德育课程智慧,而“作工夫”正是儒道释三家共同强调的德育议题。在当今学界,有关“工夫”的研究多集中于中国哲学领域,亟待教育研究者从教育学视域出发对这一古老而重要的教育议题进行探索。这就需要一套适切的立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分析框架。从课程与教学论
混凝土已广泛应用于民用、工业和军事防护等领域,特别是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一种天然与人工的结合材料,各相材料具有的物理、力学特性差异以及随机的空间分布致使混凝土比其它单一材料具有更为复杂的力学性能。近年来,针对混凝土材料的细观力学行为研究已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从细观角度出发,通过建立混凝土三维细观模型,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混凝土及其细观组分的损伤力学行为,为进一步理
胆固醇是人体重要的脂质,其稳态及代谢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胆固醇合成途径中,从羊毛固醇到胆固醇阶段相关跨膜酶的生化及结构生物学研究因为技术难度较大,研究相对较少。其中固醇Δ8,Δ7-异构酶是C8-9双键向C7-8双键异构的关键蛋白质,也是该阶段唯一不需要NADPH参与的酶。该酶在人体的功能缺失会引起CDPX2,MEND等疾病。人源固醇Δ8,Δ7-异构酶由于与钙离子通道抑制剂emopamil结合又叫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