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细观模型的混凝土损伤力学行为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it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已广泛应用于民用、工业和军事防护等领域,特别是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一种天然与人工的结合材料,各相材料具有的物理、力学特性差异以及随机的空间分布致使混凝土比其它单一材料具有更为复杂的力学性能。近年来,针对混凝土材料的细观力学行为研究已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从细观角度出发,通过建立混凝土三维细观模型,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混凝土及其细观组分的损伤力学行为,为进一步理解混凝土类非均质材料的破坏机制,建立宏细观之间的跨尺度联系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三维Voronoi图形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混凝土细观模型生成方法。引入随机缩放因子,向内收缩得到随机凸多面体骨料,向外延拓产生界面层;统计骨料粒径大小和颗粒数,精确控制骨料数量和级配区间;同时去除图形固有的短边,尖角等几何缺陷,优化几何形状;数值模拟实际中的振捣过程,改善骨料间的相对位置,提高骨料体积含量。得到的有限元模型具有较好的计算稳定性,可用非线性隐式求解器求解。采用塑性损伤材料本构模型,对准静态单轴、双轴以及三轴载荷下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行为和宏细观力学响应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损伤形成、发展及失效的细观机理,得到复杂应力条件下的混凝土典型破坏模式以及强度变化规律。从应力-应变曲线和失效模式两方面充分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分析表明,损伤始于峰值应力之后,主要从粘接界面层(Interfacial transitional zone ITZ)处产生并扩展至砂浆,随后损伤相互联结形成贯穿裂纹,最终导致试样破坏,且最终破坏模式与载荷形式有关。单向拉应力作用(双轴压-拉、三轴压-压-拉),损伤纵向发展,裂纹平行于压应力而垂直于拉应力方向;双向拉应力作用(双轴拉-拉、三轴压-拉-拉),损伤斜向发展,产生斜裂纹,试样发生拉剪破坏;三向压应力作用,损伤交错发展,裂纹呈相互交叉的网格状分布。最后,结合经典Ottosen破坏准则,引入大数据处理方法,用多轴强度确定函数参数,一方面再次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与由单轴和双轴实验结果确定的经典参数相比,提高了破坏准则的拟合精度,使之更加符合三轴结果。在确保骨料级配、粒径以及分布统一的前提下,建立不同骨料体积含量的细观模型。骨料体积含量增加,一方面由于ITZ含量增加降低了混凝土整体强度,但另一方面延缓和抑制损伤发展,增加受载区域,提高了抗劈拉能力。考虑细观组分影响,建立ITZ强度、骨料体积含量与混凝土整体强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立随机材料属性细观模型,在保留混凝土模型非均质的前提下,考虑砂浆相材料属性的随机分布影响,探究材料属性分布与损伤分布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将非线性粘弹性朱-王-唐(ZWT)本构方程推广到混凝土类材料,引入热激活损伤演化模型。基于三维细观模型,开展了低应变率下混凝土SHPB数值实验。基于数值结果给出方程参数的确定方法,继而得到计及损伤演化的混凝土率型本构方程,扩展了ZWT方程的适用性,为进一步研究高应变率下混凝土动态本构关系提供基础。
其他文献
时和体是人类语言编码时间关系的两个重要的表征系统。英、汉语在时体标记上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属屈折语,其时、体形态标记都很丰富。而汉语为孤立型语,其体标记丰富但无时态的形态标记。英、汉语类型学上的差异对中国学习者英语时体形态习得有影响。本论文探讨二语学习者产出和加工英语过去时和进行体情况,并解释其认知机制。在二语习得研究中,情状体假说(Aspect Hypothesis)预测学习者在英语时体习得过程中
在课堂生活境域中,审美体验能释放课堂生机与活力,焕发课堂诗性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然而,当前课堂生活中审美体验的状况却不容乐观。本研究赋予审美体验以教育学意蕴,认为充盈着美的体验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是自成目的的,在这样的课堂生活中,教学过程本然地就是审美体验生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生活中游戏着、体验着、享受着,同时被惊奇感、投入感、领悟感、贯通感、成长感和愉悦感等包裹着,全副身心地沉浸其
研究一 头-颈椎非线性三维有限元复合模型的构建与验证目的:本研究拟构建一个优良的、能较为准确表达头颈区域力学响应的非线性头-颈椎有限元模型(Finite element model,FEM),包含下颈椎运动单元及枕骨-寰椎-枢椎运动单元,作为承载骨骼肌建模的基础模型。方法:一名23岁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影像资料作为模型构建的资料,分别应用Mimics 19.0、Geomagic Studio 20
本文以晋陕蒙三省交界处的沙镇为田野地点,按照民族学文献梳理、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沙镇文化自觉的历史场域、现实社会结构场域、社会治理场域、社会关系场域以及最为重要的文化交流场域,从而串联起沙镇的社会分化和社会整合。然后从蒙汉文化互动、地方性互惠、共同体意识形塑的生活实践中得出文化自觉这一理论主题。并通过经济冲击与文化回应的叙述方法,概括了沙镇基于蒙汉文化互惠的文化自觉推动沙镇社会
我国在英语教学上不断尝试引进、发展、融合不同教学法以促进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法经历了包括语法翻译法、听说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混合教学法等不同方法的发展过程。从教师角度出发的教学研究及教师教法探究将探索的重点从方法论细化到教师作何行为,教师为何如此行为以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学习所存在的影响方面,从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教学信念、教学态度、身份/角色认同等方面进行探究。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语是富含意义
基于艾滋病的中医共同病机的研究,在其血脂异常的患者中,我们选用小四五汤治疗艾滋病患者抗病毒前后出现的血脂异常,尤以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中某些药物副作用,如服用克立芝片(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和依非韦伦片后所致的血脂异常升高,发现小四五汤能明显降低血脂,提高了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
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和积聚能够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重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但是,关于蛋白质积聚引起细胞功能紊乱甚至死亡的分子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疾病是一类由多聚谷氨酰胺异常延伸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PolyQ序列的长度超过一定的阈值会成为淀粉样积聚核心,促进蛋白质的积聚。PolyQ疾病具有单一的致病基因,且致病蛋白质中的积聚
阿旃陀石窟以其建筑、雕塑与壁画“三位一体”的独特成就,成为印度佛教艺术的典范,堪称“印度的敦煌”,尤以壁画享誉。现存壁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早期壁画绘制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之间,第二阶段绘制于伐迦陀迦王朝哈里塞那时期的公元5世纪中后期,约略与云冈昙曜五窟同时。从开始到结束,长达六百年之久,虽然这两个阶段之间有四百余年的间隔。阿旃陀壁画体现了印度佛教绘画史的关键节点:印度早期绘画(第9、1
民族地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不仅弘扬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而且带动了当地居民收入增长。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了民族地区的对外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特色优势产业开发等;加快了民族地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助推民族地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
“小立课程,大作工夫”一句,为课程学者熟知,然而对作为古典德育课程关键话语的“工夫”,我们或可给予更多重视。事实上,在“工夫”一词背后,蕴含着一套具有中国风格的德育课程智慧,而“作工夫”正是儒道释三家共同强调的德育议题。在当今学界,有关“工夫”的研究多集中于中国哲学领域,亟待教育研究者从教育学视域出发对这一古老而重要的教育议题进行探索。这就需要一套适切的立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分析框架。从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