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山湿地优势植物的光合作用特性及人工修复技术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yanc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镇江长江内江的北固山湿地遭受人为严重破坏,湿地的功能被削弱,景观被破坏的现状,以国家“863”项目之三分项“生态堤—滨江带—湿地系统修复和污染控制技术与示范”为依据,对湿地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湿地的人工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主要研究结果为: (1)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对北固山湿地的土著物种类型以及植物多样性等生态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湿地存在的芦苇覆盖度极低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了对芦苇群落进行人工修复的必要性。 (2)系统地分析了湿地优势植物——芦苇和虉草的光合与蒸腾日变化规律,环境因子对这两种湿地优势植物生产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芦苇和虉草进行了光响应研究,分析了湿地植物叶片对光量子的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芦苇的Pn比虉草的Pn高,同时芦苇较虉草有更大的日光合量,说明芦苇相比较长势更快,生物量更高,当年栽植当年见效,在湿地生态系统人工修复中可作为优选工具植物之一。 (3)在湿地通过采用不同修复栽培方法实施人工生态工程试验研究,通过比较发现芦苇移栽时要求移栽时间在4月中旬以前。芦苇虉草的混生小区芦苇长势不及芦苇单一小区,虉草对芦苇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原生芦苇新生分蘖芽的生长速度远远高于人工栽培的芦苇,但原生芦苇扩张很慢,因此在湿地裸地处进行芦苇人工栽培,可加速湿地生态恢复的进程。 (4)研究人工繁殖栽培对芦苇种群扩张的影响,对芦苇采取的苗墩繁殖法和根状茎繁殖法两种不同的栽培方式,根状茎繁殖法栽培的芦苇植株长势均优于苗墩繁殖法栽培的芦苇,但根状茎繁殖法有费工及破坏性大的缺点,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栽培方法。 (5)在生物多样性营造试验中,所选植物为茭白、香蒲及菖蒲,发现菖蒲不能适应湿地生境而被淘汰,其它植物株长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皆接近于“S”形曲线。
其他文献
本文作者通过调研植保喷雾机械喷头研发生产厂家和用户,以及检索相关文献,了解掌握了国内外现有喷雾试验台的结构特征,综合其各自优缺点,参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喷雾机试验项目要求,应
高校食堂的管理是后勤服务工作最重要的部分,随着食堂外包,管理模式也成了各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从学校与食堂外包餐饮公司主要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食堂监管的一些措施
间隔深松可以抗御旱涝、早熟高产、用养结合、节本增效,改善农田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间隔深松技术及其配套机具,对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以及可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为课程改革背景,以工作过程系统作为改革指导,以项目为载体,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采用以对分课堂为主要教学方法,结合微课
该文对Venlo型温室结合室外遮阳和屋顶喷淋的自然通风降温形式进行了实验测试,对Venlo型温室室内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温湿度分布进行了现场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Venlo型温室采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各行各业的进步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自从18世纪初水泥问世以来,水泥混凝土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大宗建筑材料,随着水泥与混凝土生产制备技术的不断